法外行仁
古代统治者为标榜仁政德教,体现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怜悯之心而设立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使统治者可以置法律于不顾,根据其他一些情况减轻甚至免除对罪犯的惩罚,故称之为“法外行仁”。如汉代的“原心定罪”规定断狱应当考虑犯罪者的动机:“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据此,言行违于法而合于礼者不仅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会受到政府的旌表。“大赦”与“录囚”也是统治者法外行仁的常用渠道。“大赦”,即皇帝有权根据当时的形势,如重大庆典和灾异而发布赦免令,死刑可以减等、流放徒刑可以减少服役的期限、笞杖可以全免。“录囚”是皇帝或一地区行政长官定期检查狱案,对冤案进行平反,开释情有可原的罪犯。“法外行仁”在古代社会有遏制官吏舞文弄法、减少冤狱的积极作用,也有破坏法律的消极作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