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犯罪故意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犯罪过失的对称。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成立犯罪故意有两个因素,一是认识因素,即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事实情况,并预见到其行为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就是说,行为人对该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特征的事实有完全的认识。二是意志因素,即行为人决意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对危害社会的结果采取希望或放任其发生的态度。犯罪故意的形态,依据中国《刑法》第14条规定,可区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在刑法理论上还有其他分类:如以行为人对犯罪对象或犯罪结果是否有确定的认识为标准,可区分为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以行为是否经过预谋为标准,可分为预谋故意与一时故意;以犯意萌生的时间为标准,还可分为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等。

上一篇:犯罪构成学说 下一篇:犯罪过失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要离杀庆忌
要离杀庆忌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在伍子青的引荐下结识了侠士专诸,利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作了吴王,即吴王阖间,但阖间总有一个心病未了,那就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