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桓谭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生卒】:公元前23—公元39

【介绍】:

西汉末、东汉初的哲学家、经学家,东汉第一个公开反对谶纬神学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属安徽)人。好音律,善鼓琴,遍习五经,博学多才。西汉成帝时被任为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更始帝时,召拜太中大夫;东汉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因屡陈政见,力反谶纬,未被采纳反被光武帝视为“非圣无法”,贬为六安郡丞,死于途中。所著《新论》二十九篇已散佚,清人有数种辑本,以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本较为完备。其法律思想为:(1)反对以谶纬为立法原则。桓谭遍习五经,非毁俗儒,大胆抨击官方宣扬的谶纬迷信,否定天有意志和目的,反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主张治国方策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国情和民心;法令所依据的也是体现国情、民心的“仁义正道”,而非谶纬天命。(2)王、霸兼用,“威德更兴”。从治国应“合人心而得事理”的观点出发,他提出了“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的法律主张。在他看来,汉代只适宜于用“王道”与“霸道”;“王道”即“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仪,而威以刑诛”;“霸道”即“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著明”。即所谓“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于时,而躁人可定”。(3)统一法度,禁止复仇杀人。光武帝即位后,他上疏抨击了西汉末年以来法令繁杂、混乱,罪同罚异的现象,主张及时修定旧律,统一法令,使“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从而达到“狱无冤滥”。针对当时复仇私杀之风日盛,桓谭坚决反对复仇杀人,要求重申法令,严禁私杀,违者重惩。(4)强调断案、执法必须依法科刑,“言语小故”无罪。认为判案“宜如丹青”,即要像画画一样,黑白分明,一丝不苟,又不能阿谀迎奉君主。反对奸吏舞文弄墨,出入人罪,斥责他们是“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反对以言语“小故”、“过失差错”定罪,认为如果允许抓住只言片语罗织罪状,那么事事都可能定为“非所宜言”。反对当时的重刑理论,斥责王莽时期行使酷刑。

上一篇:环境仲裁 下一篇:缓存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历史上唐高祖李渊真的有三个乳房吗?李渊为什么长有3个乳房?
历史上唐高祖李渊真的有三个乳房吗?李渊为什么长有3个乳房?
古代史官美化帝王时,拿手的绝活儿一般有两招儿:一是出生时让产床周围出现异象吉照,如祥云、盘龙、神仙、紫烟等;二是生下的孩子与众不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