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普芬道夫,S.V.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生卒】:1632—1694

【介绍】:

德国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以研究自然法和国际法著称。他的著作有《法学要论》、《自然法和国际法》、《人类的和公民的职务》等。普芬道夫的法学思想折衷了霍布斯和格劳秀斯关于人性的不同解释。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的,当人类生活在自然状态时,处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中。普芬道夫在吸收霍布斯和格劳秀斯的部分观点之后认为,人兼有自然所赋予的利己和社交两种本性,既是自然世界又是道德世界的参与者。他赞同霍布斯等的绝对主权说,承认国家主权至高无上,又赞同格劳秀斯等的有限制的伦理主权说,不承认国家主权对人民的生活和行动有绝对支配的权力,目的在于调和当时德意志各邦的专制政治和在古典自然法学派思想影响下产生的要求个人自由的精神。普芬道夫认为,有两个基本的自然法原则,一是力求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二是决不扰乱社会的安宁。二者又组成一个基本准则,即每个人都应当积极保护自己从而使整个社会不受干扰。从上述第二个原则中又派生出另一个原则,即任何人对待他人,都不应当使他人感到自己的平等权利受到侵犯。这一原则又可分为以下许多原则:不伤害他人人身,不篡夺他人财产,不违约,应赔偿因自己过错所造成的损失,等等。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由与平等的自然状态中,为了保障安全,通过两项公约建立国家:一项由人们相互协议放弃自然的自由权而进入社会的共同体,并作出决定规定政府形式;另一项由统治者(君主)与人民协议,君主承担维护共同安全的义务,人民承担服从统治者的义务;统治者受自然法约束,但由于缺乏强制执行的机构,这种约束是不完全的,只有上帝才能施加制裁;在一般情况下,臣民无权反抗君主违反自然法的行为,但在极端情况下除外。

上一篇:普法 下一篇:普惠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苏秦合纵
苏秦合纵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