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审
清代每年秋天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重犯的制度。秋审直接沿袭明英宗天顺年间创始的朝审。朝审、秋审均源于唐制。唐代规定立春至秋分停止决囚,同时对即决(立即执行)之囚,实行三复奏的制度(《旧唐书·刑法志》)。唐时分为立决与监候。明代朝审,对死刑监候者,注一“秋”字,监候又分情实与缓决两种。清时初判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怜悯,指老幼废疾等人犯罪与因救护父母伤亡等案件)、疑难(可疑,指案情尚有可疑,须待研究决定的案件),雍正以后加入留养承祀,计为五类。刑部各司开春后将各省截止期前呈准的案件,分类编册,发交司员看详,轮递给秋审处、律例馆审核。处、馆用墨书粘签,一一详加斟酌,而后呈部堂核阅。直省各总督巡抚于应勘时,将人犯提解省城,率同在省司道,共同会勘,定拟具题。刑部在定限五月中旬以前,查阅外勘与部拟不符的别列一册。先由司议(刑部)提调(律例馆)坐办(秋审处)审议,继由堂议,六堂(刑部正副大臣,即满汉尚书、满汉左右侍郎共六人)审议。议定后,刑部将原案及法司、总督、巡抚各勘语,刊刷招册,送九卿、詹事、科道各一份。八月内定期在天安门外金水桥西会同详核,如无异议,会同将原拟陆续具题;有异议,再行签商。如有争执,由刑部回奏听候皇帝裁决。凡秋审案件,情实者,一般十月以前即被处决;可矜者,一般减为流刑、徒刑,在本年内分别执行。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