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申诫罚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又称为“声誉罚”、“精神罚”。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相对人作出的书面谴责或训诫。这是行政主体对行政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示警戒的行政处罚形式。主要适用于轻微违法行为或尚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属于行政处罚中最轻、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处罚形式。申诫罚的特点在于只是使违法者在精神上受到惩戒,并不直接影响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或财产权利;其主要目的在于引起违法者的警惕,使其停止违法行为并避免重新违法。申诫罚既适用于公民个人,也适用于组织。申诫罚的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中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申诫罚只有警告一种形式,但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还规定了通报批评的形式。警告是行政主体对违法者实施的一种书面形式的谴责和告诫,适用极为普遍。它具有教育和制裁的性质,目的是向违法者发出警告,声明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违法,避免其再犯。通报批评是指行政主体以公开、公布的方式,使被处罚人的名誉权受到损害,既制裁、教育违法者,又可广泛地教育他人的一种行政处罚形式。两者虽然都是对违法者通过书面形式予以谴责和告诫,指明其违法及危害,避免再犯,但还有区别:(1)警告适用的范围广泛,既可适用于自然人,也可适用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而通报批评只适用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不适用于自然人。(2)处罚的内容不同。警告是对被处罚人在精神上造成一定的损害,而通报批评是对被处罚人的荣誉或信誉造成损害。(3)形式不同。警告是直接下达被处罚人,而通报批评是通过报刊或政府文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布。(4)方法不同。警告可单处也可并处,而通报批评往往单独使用。行政主体在适用申诫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与其他行政处罚形式合并适用。在适用时,必须由处罚主体作出书面决定并送达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对处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上一篇:申不害 下一篇:申明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