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数罪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一罪”的对称。行为人基于数个罪过,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而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犯罪。中国刑法学界一般主张对于数罪可作以下分类:(1)以行为人所犯数罪的罪质是否相同为标准,可将数罪分为同种数罪与异种数罪。同种数罪,指行为人基于数个相同的罪过,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因而触犯性质相同的罪名或者具备同一犯罪构成的数罪。异种数罪,指行为人基于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数个性质各异的犯罪行为,因而触犯性质不同的罪名或者具备不同犯罪构成的数罪。对于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同种数罪是否需要实行并罚,中国刑法学界则存在不同主张。(2)以行为人所犯数罪是否应当受到合并处罚为标准,可将数罪分为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并罚数罪,指依法应当对其实行合并处罚的数罪。绝大多数异种数罪和部分同种数罪,属于并罚数罪。非并罚数罪,指无需实行并罚而依法或处断时仅以一罪论处的数罪。部分异种数罪和部分同种数罪,属于非并罚数罪。中国刑法学界对于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的界定标准及其各自的范围,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对于牵连犯是否应当进行并罚,便存在从一重处断说、并罚说、双重处断原则说几种不同的主张。(3)一般以行为人实施的犯罪是否实际构成数罪或者以罪数形态的法律本质为标准,可将数罪分为实质数罪与想像数罪。中国刑法学界对于实质数罪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将数罪分为实质数罪与想像数罪的分类方法,存在不同的见解。

上一篇:数字签名 下一篇:数罪并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