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废止论
主张在刑罚体系和刑罚制度中废止死刑的论理和观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家提出了刑罚人道主义思想,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系统论证了死刑的残酷性和不人道性,提出了废除死刑或严格限制死刑的主张。其后关于废除死刑还是保留死刑,成为长期争论的问题。废除死刑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死刑是违背天赋人权原则的野蛮刑罚。人的生命是天赋的,而死刑是刑罚方法中最残酷的刑罚,否认个人的生命价值;死刑是“杀人偿命”的报复思想,报复是人的本能,而非人的理性。(2)死刑与刑罚的目的相违背。刑罚的目的是教育、改造犯罪者,使其尽早复归社会,刑罚不是以恶报恶,以痛苦去赎罪;死刑剥夺了犯罪者的生命,剥夺了其改造的机会。(3)死刑违背了宪法原则。许多国家的宪法规定保护公民人身权利和禁止酷刑,而死刑是最残酷的刑罚,保留死刑即是违背宪法。(4)死刑不具有威慑力。被判处死刑的犯罪者往往是精神异常的人或是亡命之徒,他们或是基于某种信念,或是处于感情因素而不计较个人生命;统计材料证明,废除死刑的国家犯罪率未增加,保留死刑的国家犯罪率未下降。(5)死刑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被判处死刑的犯罪者也存在犯罪情节轻重,由于死刑无幅度,一律适用死刑有违刑罚的公平性,难以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6)一旦判决有误,无法补救。(7)死刑不利于被害人取得损失的赔偿。(8)死刑助长人性的残忍。(9)死刑不具有经济价值。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