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
【生卒】:约公元85—163
【介绍】:
东汉后期思想家。字节信,自号“潜夫”,出身微贱,安定临径(今属甘肃)人。少年好学,终身隐居著书。著有《潜夫论》。其法律思想主要属于儒家德主刑辅的范围,但也含有“申、商、刑名、韩子、杂说”的成分,提出了“德化”与“法治”相结合的法律主张:(1)强调“德化”、“礼治”。认为治理国家最主要、最理想的方法,是实行“德化”、“礼治”,并以“民本”论和“上天立君”说为基础进行论述。主张实行省刑罚薄赋敛的“仁政”措施,在方式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德、礼正身律己,以身作则;重本抑末,重农桑,惜民力。(2)主张治“乱国”必须同时实行“法治”。“德化”没有法令、刑罚的辅助,则无济于事。认为凡是礼约束不了的行为则用“法”来制约,主张要严惩犯罪行为。要求以“劝善”、“惩恶”为准则来立法、司法。强调遵守封建法制的重要性,而法令能否施行的关键在于人君能否与臣民共同遵守,要求君主首先守法,大臣忠君奉法。(3)认为东汉后期狱讼繁多,一是由于贵戚豪门之家仗势强行借贷,为此对强行借债而不偿还者绳之以法;二是由于奸徒贪图聘礼,迫嫁妇人,对此,他主张既提倡妇女不再嫁,又须设法禁,严惩买卖、迫嫁妇女。(4)滥赦无益,“得奸必刑”。王符认为,滥赦使“恶人昌而善人伤”,反对任意赦罪,违法者“得而必刑”。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