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刑罚目的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的目的,即国家的刑事立法采用刑罚作为对付犯罪现象的强制措施及其具体适用和执行希望达到的目的。刑罚目的作为掌握国家刑罚权的统治者制定、适用、执行刑罚的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制约着各种刑罚制度、行刑制度和对犯罪人的处遇。因此,古今中外的历代统治者和法学家都对其高度重视,并长期存在着报应刑论与预防刑论之争。报应刑论认为,刑罚的目的是报应。报应是指刑罚作为对犯罪的一种回报、补偿的性质及对此的追求。报应是一种古老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它经历了从神意报应、道义报应到法律报应的发展阶段。尽管各种报应刑理论因立论根据的不同而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承认国家对犯罪的刑罚权,并以已然之罪确定刑罚及惩罚程度,追求罪刑之间的对应性。因此,报应理论也被称为是一种回溯性惩罚理论。预防刑论也称目的刑论,认为刑罚的目的是预防。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实现防止犯罪发生的社会功利效果。预防同样是一种古老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存在个别预防和一般预防之分。它经历了从威吓到矫正的演进过程。尽管各种预防刑理论存在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根据未然的犯罪确定刑罚及其惩罚程度。因此,预防理论也被称为一种前瞻性理论。无论是报应理论,还是预防理论,两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难以克服的片面性,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刑罚目的的二元论。二元论也称一体论,持此论者认为,报应与功利都是刑罚赖以存在的基础,对已然的犯罪,刑罚以报应为目的;对于未然的犯罪刑罚以预防为目的。在防范未然的犯罪上,刑罚的目的既包括防止犯罪人再犯的个别预防,也包括阻止社会上其他人犯罪的一般预防。

上一篇:刑罚宽严之争 下一篇:刑罚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做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
赵云真的是女子吗?
赵云真的是女子吗?
无论在史学界还是民间的传说中,赵云都是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这一传闻流传了上千年,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然而,最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