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理论学说之一。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立法者按国家、社会需要和基于对刑事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西方国家存在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两种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前者认为,刑事诉讼应遵循控制犯罪的目标进行,在诉讼活动中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虽应予保障和尊重,但并非以此为首要目标。后者认为,尊重个人自由和保障个人权利应成为刑事诉讼的首要目标。保障人权相对于控制犯罪应处于优先地位。中国学者提出刑事诉讼目的的双重层次论。分为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两个层次。根本目的是维护宪法所确定的制度和秩序。直接目的是追求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刑事诉讼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所谓控制犯罪,是指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适用刑法,以抑制犯罪。所谓保障人权,是指保障被告人、被害人以及无罪公民的权益不受非法侵犯。这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应力求做到追求控制犯罪而不忽视保障人权;保障人权也不能脱离正确控制犯罪。当有时出现二者无法兼顾的情况时,应实行“利益权衡原则”。即综合考虑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作出有利于刑事诉讼根本目的实现的选择,避免价值取向上的片面性。应确定一般标准和允许有例外规定,在处理具体案件上发生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冲突时,一般应放弃个案被告人的惩罚。但是,如果放弃个案被告人惩罚会危及社会根本利益,则应顾及个案中对犯罪的惩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