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管理而直接、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所为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2)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职能要素。(3)是法律行为,将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后果,这是行政行为的法律要素。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1)行政行为是行政法中最重要、最复杂、最富变动性,最具本国特色的部分。(2)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宪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3)行政行为以效率为重要目标,因而一般都实行首长负责制。在程序上要求简便、迅速。行政行为具有如下的效力:(1)确定力。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2)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3)公定力。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是否合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4)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行政行为的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为:内部与外部行政行为,抽象与具体行政行为,羁束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单方与双方行政行为,要式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作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行政立法、执法与司法行政行为,自为的、授权的与委托的行为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