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意思主义
指物权因法律行为发生变动时,无须以登记或交付而仅依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即可生效。债权意思主义体例具有以下内涵:(1)发生债权之意思表示,即为物权变动之意思表示,两者合一,并不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2)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仅依当事人的合意即可完成,并不以公示为生效要件;(3)一个设定债权的法律行为,除有特别情形外,即可发生债权与物权变动的双重效果,不存在独立的物权行为;(4)物权变动的结果受作为原因的债权行为效力的影响,债权行为无效,物权变动的结果随之无效。债权意思主义存在以下缺陷:(1)因物权变动不须公示即可生效,则物权变动的时间、主体均不易为外界所察知;(2)因不承认公示权利正确性推定及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则不能保护不动产的交易安全;(3)当事人的意思即可直接决定物权变动,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4)不区分物权与债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