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正统法律思想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自汉武帝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正统法律思想是以汉代的新儒学思想为指导,杂糅了先秦诸子各家思想而形成的。其理论的奠基人是思想家董仲舒。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即先秦至汉的形成确立时期、魏晋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的完善时期、宋明以后的僵化与衰败时期。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君权至上”、“德主刑辅”。所谓“君权至上”就是说皇帝在人间具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权力。在法律上,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归皇帝所有。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而法律的最高宗旨也是维护皇权。在皇帝的意志与法律发生冲突时,皇帝可以利用一些合法的渠道改变法律,甚至践踏法律。君权至上的思想与神权思想密切相关。正统法律思想家认为君权是神所授,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是“天子”,代表上天统治人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皇权至上符合上天的意志。所谓“德主刑辅”是说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对百姓应以教化为主;法律只是教化的辅助手段。这一思想来源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春秋儒家创始者孔子对德与刑关系的论述对“德主刑辅”思想的形成更是有直接的影响。孔子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董仲舒用阴阳学说解释了德主刑辅的思想。董仲舒认为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天之大道”,世间万物都应符合这个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帝王治国同样要以阴阳变化规律为准则。阴阳变化以阳为主,阳主万物生长;以阴为辅,阴主清理肃杀。以之与德、刑相对应,德为阳,主生;刑为阴,主杀。因此,帝王应“大德而小刑”,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德主刑辅”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即司法必须顺应天时。春夏万物生长之时,不可行刑,决狱行刑应在秋冬进行,以此来顺应天时。后世政治家、思想家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对德主刑辅思想有许多的补充和变通。但自汉武帝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动摇。

上一篇:正式语文 下一篇:正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魏齐这个人是战国时候魏国的国相,就是丞相的意思,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鞭笞范雎,让范雎仇恨自己,最终成功逼死自己的。但是,一个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