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的对称。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成立直接故意有两个因素:一是认识因素,即行为人认识自己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事实情况,并预见到其行为必定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间接故意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这种危害结果也可能不发生。通说认为,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仍然实施该行为,则其主观意志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就不是放任,实际上是希望其发生,应属于直接故意。二是意志因素,即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该危害结果的发生正是行为人通过犯罪活动所欲达到的犯罪目的。故行为人表现为目标明确、态度坚决,不论是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都是希望和追求犯罪目的的实现。这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主要区别点,是直接故意的根本特征。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骆宾王与卢照邻如何相识?
- 朋友不是一座古堡,不是一处对面的渡口,朋友更像一条大道,让人自由地行走。在长安和洛阳的那些青春日子里,骆宾王和卢照邻曾一起有过很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