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法

书籍:高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雷扬, 欧阳占宝, 夏力安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注意 CO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

CO+2NaOH=NaCO+HO(CO不足)

CO+NaCO+HO=2NaHCO

CO+NaOH=NaHCO(CO过量)

由上述反应原理可判断:①除去NaHCO溶液中混有的NaCO,可采用通入CO的方法.

②用NaOH制备NaHCO,可采用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的方法.

其它酸性氧化物(如SO)与碱的反应与上面原理非常类似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注意 (1)NaCO与盐酸的反应:

①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CO溶液(开始时酸过量)

2HCl+NaCO=2NaCl+COO

②向NaCO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

HCl+NaCO=NaCl+NaHCO(无气泡)

HCl+NaHCO=NaCl+COO

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不用其它试剂鉴别NaCO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2)向饱和NaCO溶液中通入足量CO会析出NaHCO晶体.原因:溶解度:NaCO>NaHCO;且有水参加反应;生成的NaHCO质量大于NaCO.

(3)NaCO与NaHCO的相互转化:

(4)NaCO与NaHCO的鉴别:

①晶体受热:NaHCO受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NaCO无此性质

②加CaCl溶液:NaCO+CaCl=CaCO无此性质用BaCl溶液也会产生相同现象.

③加稀盐酸:NaCO溶液中加入很稀的盐酸,开始无气体产生,NaHCO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即产生气体

④pH试纸:同浓度,同温度下,NaCO的pH>NaHCO的pH原因:此时水解产生的OH比HCO水解产生的OH浓度大得多

若用酚酞试液,NaCO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而NaHCO则不能

例 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B.CO

C.CHOD.CHO

解析 由于2CO+O=2CO,2CO+2NaO=2NaCO+O,两式合并可得关系式:CO+NaO=NaCO,即ag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增加了ag;同理,2H+O=2HO,2HO+2NaO=4NaOH+O,两式合并也可得关系式:H+NaO=2NaOH,即agH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也恰好增加了ag.由此推理,凡是满足化学式(H)(CO)、的物质a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

答 D.

上一篇:钠的重要化合物 下一篇:碱金属元素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