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传播定律
当对某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后,观测值的精度可用中误差来衡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例如,水准测量中,在一测站上测得后、前视读数分别为a,b,则高差h=a-b,这时高差h就是直接观测值a,b的函数。当a,b存在误差时,h也受其影响而产生误差,这就是所谓的误差传播。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本节就以下四种常见的函数来讨论误差传播的情况。
1.倍数函数
设有函数
Z=kx
式中,k为常数,x为直接观测值,其中误差为m,现在求观测值函数Z的中误差m。
设x和Z的真误差分别为△和△,由上式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
若对x共观测了n次,则:
△=k△(i=1,2,…,n)
将上式两端平方后相加,并除以n,得
按中误差定义可知,所以,上式可写成
或m=km即观测值倍数函数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乘倍数(常数)。
2.和差函数
设有函数
z=x±y
式中,x,y为独立观测值,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m和m,设真误差分别为△和△,由上式可得
△=△±△
若对x,y均观测了n次,则
△=△±△(i=1,2,…,n)
将上式两端平方后相加,并除以n得
上式中[△△]的各项均为偶然误差。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当n越大时,式中最后一项将趋近于零,于是上式可写成
根据中误差定义,可得
3.线性函数
设有线性函数
z=kx±kx±…±kx
式中,x,x,…,x为独立观测值,k,k,…,k为常数,则z的中误差为
4.一般函数
设有一般函数
z=f(x,x,…,x)
式中,x,x,…,x为独立观测值,已知其中误差为m(i=1,2,…,n)。
当x具有真误差△时,函数z则产生相应的真误差△,因为真误差△是一微小量,故将上式取全微分,将其化为线性函数,并以真误差符号“△”代替微分符号“d”,得
式中,是函数对x取的偏导数并用观测值代入算出的数值,它们是常数,因此,上式变成了线性函数,按式
得
上式是误差传播定律的一般形式。前述的几个函数都可看作上式的特例。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