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长沙府志
湖南地方志。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等纂。五十卷,首一卷。肃高字南邨,河南新乡人。举人,时官长沙知府。雄图字砺山,河南洛阳人。乾隆举人。此志继康熙重修志后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书,一百余万字。分舆图、星野、疆域、沿革、山川、水利、赋役、城池、封建、建置、古迹、学校、风俗、典礼等二十七门,含地亩、户口、街巷、市镇、故王府、驿站、疏、牒、进士、杂职、耆寿等二十八目。其中以艺文志篇幅最多,记历代书院、儒学碑、明伦堂、学宫、贤祠、县学等文五十余篇,颇多教育资料,并多具地方文化色彩。诗、词、歌、赋亦多名篇,并附著述总目可供备考。拾遗志所收佚文、野乘、口碑多具史料价值。职官、名宦、政迹、选举、人物、列女、流传、方外诸门目共人物近万,传记侧重于清以前,远不如《(嘉庆)长沙县志》“厚今薄古”。舆图志有疆域、属县等地图十三幅及府治、县治建置图幅各二十六页。附大禹碑图并译文。疆域、山川二志均依府、县分级记述,凡县界、里程、市镇、塘、铺、山川名称、走向、源流、名胜、古迹、风候、气温、自然景观,无不详载。赋役志按田产、更名田产、户口、卫户口、更名户口等序列分府、县、卫三级计算,其中南粮一项为地区性租赋,始于康熙十年,止于乾隆十二年。城池志载自汉至元历朝沿袭土城,明初更以砖石,乾隆十二年重修。于县城亦详记载街、市、巷、桥、渡名称、位置,是重要的城建史料。该志酙酌允当,适合体裁,以类相从,繁简得中。有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湖南方志论》(1986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