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阳高县志
山西地方志。清房裔兰修,苏之芬纂。六卷。裔兰,字汉芝,直隶乐成(今河北献县)人。康熙举人,历官知县、内阁中书。之芬,朔州(今山西朔县)人。康熙举人,官儒学教授。是书为阳高首志,于雍正七年(1729)成书。记事止雍正六年。约五万字。志分星野、舆图(附八景图)、巡幸、沿革、山川、土产、田赋、户口、风俗、公署、学校、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古迹、祥异、艺文等二十二门。卷末有跋。以史书考订该县古白登地、汉平城县、辽长青县等。所记明代弁阳、高上两卫的驻兵情况,清雍正三年置县初的一百七十一村屯和人口数,六十任明清职官,均为该县重要史料。学校门颇详,备列明洪武至嘉靖间征仕办法,对授课方式课本等亦有记载。艺文除修建寺庙题记外,均为咏景吊古诗歌有雍正七年刻本,民国间铅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