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 PICRORRHIZAE RHIZOMA

书籍:和汉药百科图鉴Ⅰ 作者:(日) 难波恒雄 朝代:2001-02-01 专题:书籍
【基源】:

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ゴマノハグサ科)植物印度胡黄连PicrorrhizakurrooaRoyleexBenth.的干燥根茎,有时也用茎。此外,同属植物西藏胡黄连P.scrophulariifloraPennell的地下部分也可能在药用。中国东北各省及朝鲜半岛所产胡黄连系小檗科(Berberidaceae,メギ科)的鲜黄连JeffersoniadubiaBenth.etHook.(夕ツタソゥ),药材也称为“鲜黄连”。

【产地】:

产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喜拉雅山地。

【成分】:

从P.kurrooa的根茎中分离出了香草酸(vanillicacid)、苦味成分胡黄连甙[kutkin(=6-cinnamyl-β-D-glucosidylvanillate)]及单萜甙类picrosideⅠ(=catalpolcinnamate)。

【药理作用】:

不详。临床上以胡黄连、黄芩、金银花、甘草、白芍配伍的制剂可显著改善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特别是赤痢)的症状。

【性味】:

苦,寒。

【功效】:

胡黄连为清心热、凉肝胆、治骨蒸劳热、小儿惊疳的良药。“胡黄连散”中配伍朱砂、黄、犀角、麝香治小儿凉热;“清骨散”中配伍银柴胡、地骨皮、青蒿、鳖甲治骨蒸劳热。此外还有与黄连类似的除湿热、消炎解毒的作用,用于下痢、痔等。

【用途】:

作为解热、解毒、镇静、健胃、杀虫药,用于小儿惊疳、泻痢、黄疸、痔疮、眼部炎症等。

【处方例】:

胡黄连丸(《博剂方》:胡黄连、丁香、密陀僧、肉豆寇、槟榔、朴硝、诃子、麝香、绿豆);肥儿丸(《医宗金鉴》:胡黄连、黄连、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使君子、神曲、麦芽、山楂、芦荟、粳米)。

Picrorrhiza kurroa 印度胡黄莲

胡黄连始载于《开宝本草》。但据唐本草记载:“主骨蒸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泻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出波斯国,生海畔陆地……。苗如夏枯草,根头似鸟嘴,折之肉似鸜鹆眼者良”,可知本品在唐代即已传入中国。“胡”系指伊朗系民族,胡黄连之名即表明了其传入者。又名“割孤露泽”,来源于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ゴマノハグサ科)植物印度胡黄连Picrorrhiza kurrooa Royle ex Benth.的梵文名称Katuka、Katurohini及其他印度地方方言的汉字音译,说明了该药的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地区该植物的地下部分似乎被当作了万能药,广泛应用。胡黄连很早就传入了我国,正仓院残存的药物中即有本品。在镰仓时代以后,为寻找胡黄连的代用品,对本邦产的“当药”(センブリ)进行了开发,但结果并不是完全作为代用品,而是开发成了具有不同功效的新药。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廉颇善饭
廉颇善饭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