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物无独必有对
魏源哲学命题。《默觚上·学篇十一》:“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魏氏继承中国传统哲学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并将它概括为“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表示他对矛盾的普遍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他所说的“有对之中必有一主一辅”,则表明他对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有一定认识。但他的这种认识又受了传统的阳尊阴卑思想的限制:“乾尊坤卑,天地定位,万物则而象之,此尊无二上之谊焉。”(同上书)既然如此,就必然否认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可以互相转化,因而使这种理论缺乏普遍适用性,并将导致形而上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
- 要离杀庆忌
-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在伍子青的引荐下结识了侠士专诸,利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作了吴王,即吴王阖间,但阖间总有一个心病未了,那就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