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百科全书 民法卷 作者:崔洪夫, 夏叔华 朝代:1999-07-01 专题:书籍

又称禁止当事人滥用民事权利的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破坏国家经济计划、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各种民事活动所规定的限制和约束。这条原则的内容包括:(1)尊重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循的社会规范,如拾金不昧,爱护公共财产、互助互利、扶助老幼等。尊重社会公德就是要求民事活动不仅受民法的调整,也受道德规范的调整。在民事活动中强调对社会公德的尊重,对于提高民事主体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或小团体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既相一致又存在着矛盾。如果某项活动对个人有利或对小团体有利,而对社会公共利益有害时,则法律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任何民事行为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便没有法律效力。(3)不得破坏国家经济计划。国家经济计划是依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制定的,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部署,它是国家利益、全民利益的体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既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又要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国家经济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尽管指令性计划所占比例逐步缩小,但是并没有取消。因此,以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民法,必然要把遵守国家经济计划作为一项基本原则。(4)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有序的经济,要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搞上去,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那些投机倒把、买空卖空、敲诈勒索以及相互封锁、以邻为壑的行为,都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必须依照法律追究其责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甘茂以假乱真
甘茂以假乱真
战国时,秦国相国甘茂用虚实混淆,以假乱真的手法,中伤乃至搞垮了政敌公孙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