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的撤销
指遗嘱人依法取消原立遗嘱全部内容的单方法律行为。遗嘱的撤销与遗嘱的变更总的说来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差别。所异之处在于遗嘱的撤销是指遗嘱人对于整个遗嘱的废弃,取消或完全以新的内容来取代它,而遗嘱的变更仅是对遗嘱部分内容的修改。同变更一样,遗嘱的撤销也是遗嘱自由原则的一种体现。遗嘱的撤销只能是在尚未发生效力前由遗嘱人亲自为之,不得委托他人代理。遗嘱的撤销与合法成立的遗嘱因某种特定的原因而不生效或失去效力的也有显著的差别:前者是因为遗嘱本人的意愿和行为而导致原设立的遗嘱失去法律效力,后者是因为遗嘱人以外的人的行为或事件使合法的遗嘱不发生效力,对此遗嘱人本人无法控制。常见的原因有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放弃继承权、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嘱继承人被依法剥夺继承权的,由于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致使遗产灭失的等等。遗嘱撤销的方式也可有明示和默示两类。明示指遗嘱明确地表明撤销了原设立的遗嘱。默示指根据遗嘱人的行为或现有的情形法律推定原设立的遗嘱已被撤销。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