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屈武的署名文章《为实现四化和完成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摘要如下:
民革这次代表大会是20多年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盛会,300多代表济济一堂,共商大计。回忆民革组织成立以来,跟着中国共产党,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由一个资产阶级性的政党,转化成为自己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都作出了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方面的助手,这是多么令人快慰而振奋的事!实践证明,只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这是几十年总结出来的工作经验的集中点。
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今后民革的工作就要围绕着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民革同志在这方面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的。他们中间有的人学有专长;有的就其所长在某些专业上开辟了道路;有的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专业的工作经验,这些,都可以直接为四化建设服务。绝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是为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有利条件。年事较高的同志,大都拥有较广泛的社会关系,根据各自的条件,影响他们所能影响的方面,可成为四化建设的促进力量。仅从这些方面来看,民革组织推动成员为四化服务是有潜力可挖的。
现在国内外的一派大好形势,对台湾的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很有利的。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民革对于促进台湾归回祖国工作,负有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现在进行的祖国四化建设事业,正是继承和发展中山先生以毕生精力期其实现的建国理想。我们民革同志很多人和台湾军政界一些朋友们,都曾经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共同从事革命活动。当祖国处于内忧外患,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曾患难与共,今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为什么不能再在一起共同致力于祖国建设事业呢?我和台湾最高当局人士曾有过一段患难相处的历史,当初我们都曾以一颗赤诚的心,抱着一个共同的远大理想。历史使我们分道扬镳,竟而走向了相反的方面,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人民要团结,国家要统一,两党应再合作,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事。我们个人应审时度势,把有生之年,贡献于祖国建设大业,这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民革这次代表大会,与会同志都一致表示愿和台湾军政界人士,掬诚相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同远方朋友们一道,共同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发表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副主席李纯青的署名文章《台湾应早日归回祖国》,摘要如下:
10月1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全体代表。台盟代表恭与其盛,人人雀跃。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同志,在招待会上,再一次肯定台湾同胞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台盟代表咸感幸福与自豪。他们认为,这个评价是从数百年漫漫黑夜中,台湾同胞与内外敌人进行无数次浴血斗争得来的。
我们愿意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人合作。只要赞成祖国统一,我们便欢迎,便愿意与他合作。我们愿意同包括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台湾各阶层爱国人士合作。当然,统一的概念和内容,要重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不要讲天方夜谭式的故事。例如坚持要用“台湾模式”来统一大陆,三尺孩提都知道,那不过是用来反对统一的陈腐宣传而已。
希望台胞和我们一起,共同敦促台湾当局走爱国统一的道路。现在,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要求的大事。做任何事情,只有从这个总的目标出发,为这个总的目标服务,才能真正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否则任何运动,任何革命都绝对没有前途。
-
- 卓文君 - 凤求凰佳话
- 明月夜,小亭台,后花园,边角门,佳人悄悄,在侍女的掩护下溜出家门,匆匆赶赴几条巷子外的小旅社,与那个风流倜傥的才子相会,一定终身,拉开历史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千古谜团被揭开让世人惊叹
- 诸葛亮的斯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以讲是诸葛亮一手打造了蜀汉政权运作的基本框架,诸葛亮且在北伐途中病死于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