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人民日报》发表孙起孟的署名文章《发挥原工商业者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摘要如下:
人才不足,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尖锐的矛盾。为着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广开学路、加速培养人才以外,还要广开才路,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这方面,原工商业者包括其中的知识分子,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应当把这部分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不可否认,原工商业者管理企业的经验,有落后的、陈旧的一面。但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管理经验,却有许多对我们是有用的。我国民族工商业是在中国条件下土生土长的,一般是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重重压迫的夹缝中生存过来的,因此它们保留了我们民族经济许多好的传统:一、它们对群众生活的需要,对国内市场的动向,具有较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怎样因时、因地、因产品制宜办企业;二、它们和官商不同,有较好的服务态度和灵活的经营方法,能够随机应变地打开生产、交换和流通的门路,把生意做活;三、它们具有精打细算、修旧利废、拾遗补缺、讲究实效等经营作风和传统;四、它们一般能够兢兢业业地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努力为自己创造“名牌”,有些代代相传的经营轻工业、手工业或服务事业的老字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的还积累了自己的“绝招”。这些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的经营管理经验,是我们民族经济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把它扔掉,而应当把它继承下来,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能不能说原工商业者管理中小企业的经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派不上用场了呢?不能这样说。我国现有30多万个工业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我们国家搞现代化,要建设一批大型的、技术水平先进的骨干企业,但是,更多地还是要建设中小企业,特别是某些劳动力密集的企业。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一项基本的要求。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更应当重视中小企业。以为搞现代化就是多办大厂,这是误解。我国民族工商业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不仅对于中小企业,就是对于大型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工商业者、特别是与年俱增的退休的原工商业者的积极作用,要注意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各地有关领导部门、政协组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可以按照行业或工种,经常组织本地区的原工商业者,就经济建设中的专业性问题共同研究,提出建议或改革方案。有些退休的原工商业者积极要求为现代化出力,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对于这部分劳动力,不仅要善于利用,而且要注意保护。
-
- 李淳风是怎么死的?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人物简介
- 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
-
- 唐顺之是怎么死的?唐顺之简介
- 唐顺之是明朝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民族英雄,曾经亲自率官兵在海上击败倭寇,是一位抗倭英雄。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