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杂志
指“垮掉的一代”*派杂志。这类杂志大体包括保罗·卡洛尔主编的《巨桌》、海湾地区的《接触》、芝加哥的《选择》、《常青评论》以及克雷姆办的《金块》等。
“垮掉的一代” 本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股否定一切,反对一切,崇尚原始,崇尚野蛮与蒙昧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曾波及整个西方世界,也浸漫到文学艺术领域。以“垮掉的一代”思潮为指导思想的文学,是“垮掉的一代”派文学,简称“垮掉派”文学。
1950年,“垮掉的一代”作家凯鲁亚克和巴罗斯要合写一部故事书未成,他们却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小说,这就是凯鲁亚克的《小镇与城市》(1951)和巴罗斯的《吸毒者》(1953)。这两部小说透露了“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端倪,成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的开卷之作。两部小说引起另一位“垮掉的一代”派作家霍尔姆斯的注意。他曾在小说《走》中根据第一手材料,反映了较多的“垮掉的一代”青年的生活和思想感受,稍后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这是垮掉的一代》论评,鼓吹这种文学。但因为受到东部学院派的压抑,这些作品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这一派人物只得向美国西部发展。当时在美国西部洛杉矶有一个以劳伦斯·李普顿为首的“垮掉派”组织。1955年李普顿发表了小说《神圣的野蛮人》。在旧金山还有以“垮掉派”理论家肯尼斯·雷克恩罗斯为首的一群反学院派诗人,他们以劳伦斯·弗林盖悌的“城光书店”为中心,经常举行各种活动。1955年夏,这三部分“垮掉派”文人在旧金山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垮掉派”诗人金斯堡在会上朗诵了他的长诗《嚎叫》。这一长诗1956年出版,轰动全美。从此“垮掉派”文学开始流行起来。1957年,凯鲁亚克发表小说《在路上》,声名大振。于是“垮掉的一代”文学风靡全美,形成了“垮掉派”文学的高峰期。“垮掉派”原文为“Beats”和“Beatniks”,有人译为“避世青年”、“疲塌派”。因为“垮掉的一代”崇尚我国老子哲学。老子有言“无是无非,无鄙无德”。有人据此采用音意相结合的译法,译成“鄙德派”。美一家杂志对“垮掉”也做过解释,它说此词系指“爵士音乐的节拍和宗教境界”。因而有人又译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1961年金斯堡发表长诗《卡迪士及其他》,这部长诗被认为是“垮掉运动的宣言书”。此后,“垮掉的一代”文学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作品一个接一个问世。其中有弗林盖悌的《逝去世界的图景》(1961)和诗人柯尔索、魏仑、道尔恩、散文作家霍里斯、曼德尔、所罗门等人的作品。60年代末,“垮掉的一代”文学开始消声敛迹。“垮掉的一代”文学在其他西方国家和日本也有反映。用德语写作的荷兰作家简·克利玛,写出一本垮掉派畅销书《简·克利玛其人》,此书美国版本由垮掉派批评家克雷姆作序。英国“垮掉文学”有亚历山大·特罗克齐的《该隐的书》。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则是日本“垮掉的一代”文学代表作。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当时对外仍推行战争政策,对内实行所谓的“麦卡锡主义”,疯狂地迫害美国进步势力。这种对内和对外政策,给美国社会带来了精神危机。于是产生一种虚无主义和纵欲主义的思潮。“垮掉的一代”文学正是美国社会战后精神危机的产儿。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
-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 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可是一旦不能判断而受到舆论的左右,就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齐威王不听信传言,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辨明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
-
-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