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于美国,后又波及到大西洋两岸,以表现战后失望迷惘为主题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美国女作家格屈露德·斯坦因一次对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就把这句话做为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辞,使“迷惘的一代”成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许多青年在美国政府的号召下积极参战。但事实与他们的人道主义想法大相径庭。他们只见到遍地血污,满目疮痍,进而感到自己是被欺骗了,于是他们的理想也跟着幻灭。他们亲历了战争造成的灾难,感觉到一种厌战、反战的情绪。这在他们的精神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裂痕。然而他们又苦苦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于是苦闷徬徨、灰心失望起来,不约而同地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表达他们反对战争,对社会和人生迷惘失望的思想情绪。这一流派是由一些思想相同或相近的文学青年,从“自我”角度出发彻底否定资产阶级传统价值观念,并用文学创作的形式表达他们厌战与反战情绪的一个流派。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文学纲领和组织,也没有发表过专门的宣言和声明。
最早表现出“迷惘的一代”文学基本特征的是帕索斯的小说《一个人的开始——一九一七年》(1920)和《三个士兵》(1921)。随后,肯明斯发表了长篇小说《巨大的房间》。菲茨杰拉尔德发表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显示了“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初步阵容。1926年,海明威发表了《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显示了“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杰出成就。雷马克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福克纳*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与《萨托里斯》(1929);后期的奥尔丁顿和他的长篇《英雄之死》(1929)也是该派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二十年代是该派文学的繁荣期。三十年代以后,“迷惘的一代”作家、创作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分化。
“迷惘的一代”文学最主要特征是表现青年一代厌战、反战的思想,以及他们的理想幻灭和对人生前途失望的迷惘情绪。
“迷惘的一代”作家创作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这一流派作家也借鉴意识流的方法来描写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种种不幸,挖掘主人公精神上所遭受的创伤。
“迷惘的一代”文学由于迎合了战后青年一代精神空虚的需求,初起便统治了美国文坛,形成一般不可抗拒的潮流,很快遍及大西洋两岸,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文坛“主导的先声”;其作家亦被誉为是“主导的艺术家”。“迷惘的一代”文学对西方其他流派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英国的“愤怒的青年”文学,美国的“垮掉的一代”文学,德国的“四七社”等都受过“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
-
- 孔子出谜题
- 据说孔夫子有一天在堂前给学生讲课,在灶下烧火煮饭的颜回和子路却为一个字的读音争执了起来。孔夫子过去为他们做出裁决后,回到堂前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