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小五义一百二十四回
清光绪庚寅北京文光楼排印本
【解题】:
按:是本前载文光楼主人石振之序,称“采访《龙图公案》底稿,历数年之久,未曾到手。适有友人与石玉昆门徒素相往来,偶在铺中闲谈,言及此书,即托之搜寻,即将石先生原稿携来,共三百余回,计七八十本,三千多篇,按:此篇字当作叶字解,分上中下三部,总名《息烈侠义传》,原无大小之说。以上部三侠五义为创始之人,故谓之《大五义》;中下二部五义即其后人出世,故谓之《小五义》。余翻阅一过,脉络贯通,与坊刻前部略有异同,因购得其稿。其上部《三侠五义》已有刊本,不便重刊,特将中部付梓”云。据此,则所得乃石玉昆原稿,得之玉昆门徒者。然此本第一回至四十一回,中记白玉堂坠网身亡、诸英雄盗玉堂骨殖,及降锺雄事,皆与《忠烈侠义传》复重。据其卷首所附《小五义辨》,乃称“《小五义》不紧接前传安定君山一回,而自颜按院查办荆襄起,因所得石玉昆原稿详略不同,人名稍异,知非出于一人之手。向使从前套收伏锺雄后接续《小五义》挨次刊刻,下文破铜网阵各处节目,必是突如其来,破铜网阵各色人才,亦是陡然而至”云,则谓所得石玉昆稿与《忠烈侠义传》非出一人之手,与序所云与坊刻前部略有异同之语合。盖聚珍堂本《三侠五义》出于钞本《龙图耳录》,而《龙图耳录》又从石玉昆所编唱本《龙图公案》出,叠经改编,或于石玉昆原本有出入。而振之所得《龙图公案》底稿,乃是唱本,观其第一百一十回尚载咏魏真之歌赞一首可知。而石玉昆稿递相传习敷衍,亦未必无增润之处。是以此本第一回至第四十一回,虽大致以收锺雄、寻白玉堂骨殖为骨干,而琐细节目,与聚珍堂《三侠五义》之末二十回实不尽同。知振之实曾得《龙图公案》唱本全帙,所谓与坊刻前部略有异同者,亦系实情,非自有所增益,故为玄虚之词也。唯聚珍堂《忠烈侠义传》末回,已有“多少热闹节目不能尽述,俱在《小五义》书上”云云,则《小五义》之名已经预拟,此谓非旧称者亦非也。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