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人马对蜀汉真的很重要吗 夷陵之战后蜀汉为一蹶不振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5-22 09:24:5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今天汉文化历史故事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和夷陵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导语: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大战役”,这一年刘备惨败“仅以身免”,随后更是一病不起,病逝于白帝城。蜀汉一下子就到了危难之时,诸葛亮《出师表》所言不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失去了刘备的蜀汉就如同失去了袁绍的河北、失去了刘表的荆州,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性。

然而,要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不过5万人马,其中还有一万多是五溪蛮夷,真就成了压倒刘备的最后一个稻草不成? 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夷陵之战的历史背景是:219年,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导致了吴蜀之间的仇恨,刘备既为了替义弟关羽报仇也为了夺回荆州发动了这场战役,也就是说夷陵之战前作为蜀汉得力大将的关羽就身死道消了,此外还有四万荆州精兵也化作了冤魂。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刘备此后几年都处于不太顺利的位置上,原本就不大强势的蜀汉也就更危难了。 220年初,刘封败归成都,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被刘备处死。刘封乃刘备养子,此前关羽兵败麦城而不救、此后又因为个人矛盾迫使部下孟达降魏,导致了上庸三城被曹魏夺去,在这刘备就又失去了几千精兵与上庸当地几千兵马。

刘备一方损失惨重,不过“倒霉事”还没过去,此后两年人才的凋零使得原本就稀缺人才的蜀汉陷入了窘困。220年,刘备帐下第一谋士法正病逝,成了刘备时代唯一拥有谥号的大臣——翼侯。 法正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感慨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主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在诸葛亮看来,法正若仍在世即使不能劝谏刘备也能够保证此次战役不至于惨败。

而夷陵之战前夜“倒霉事”还在发生,蜀汉另一大将张飞由于对待部下残暴而被范强、张达杀害,而老当益壮的后将军黄忠也病逝于这一年。即使到了夷陵之战“倒霉事”依旧,骠骑将军马超也于222年病逝,刘备因此面临着帐下四员大将离世的尴尬局面,五虎上将只余赵云一人。

在赵云劝谏下,刘备依旧执意伐吴,而后惨败几乎便断送了不多的精锐并引发了更多的风波,危机一触即发。 在此次夷陵之战中,刘备大概损失了四万多精兵及万余五溪蛮兵,要知道诸多不顺后刘备原本就不强势的兵马一减再减,这一损失是刘备所无法承受的。而不仅仅是人马损失,人才也是凋零严重,张南、冯习、沙摩柯、傅彤、马良身陨,镇北将军黄权归途被绝无奈降魏,这可如何是好?

然而刘备的惨败也引发了内部动荡,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此后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雍闿,越隽夷王高定也紧随其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主刘备兵败忧愤而亡更是使得蜀汉政权摇摇欲坠,幼主接管的烂摊子别说是重整旗鼓,能够勉强又维持四十年国运就非易事。

这场战斗也成了吴国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而陆逊也极大出了风头,罗贯中甚至写三首诗赞颂,如“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火烧连营成了此次战役的转折。

汉文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赵云是小妾用绣花针刺死的吗?
- 民间相传赵云被小妾用绣花针刺死的。老年赵云赵云新纳了一名小妾,沐浴时,小妾帮他搓背。小妾发现赵云浑身皮肤白嫩光洁,竟没有一个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