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名号称谓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8 22:57:0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古代中国人除了有名有字,还有号。在古代把号称得格外响亮是表示对人的客气和尊重。

自号 是古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的表现,他们取自号以自慰,自号分以下几种:以人称身份自号,常用叟、老、子、翁等;以居处及用具为号,常用斋、庵、舍、庐等;以旨趣为号,如唐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以自勉自戒为号,如唐司空图自号知非子;以居地环境为号,如晋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以珍藏为号,如晋代王羲之自号宝晋斋;以专业为自号,明绝邦彦自号点易斋;以生辰年龄自号,宋代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二人;以形貌特征自号,明祝允明自号枝指生;以仰幕自号,宋代俞詹仰慕陶元亮就自号景陶斋;以文学意境自号,清代蒋坦自号名夕阳红半楼;以惊语自号,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人号 就是由他人对己的称呼,人号多用对他人的尊称。如对男子常称伯仲、公翁、子、父、甫苇字。

号、别号 指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别号与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青莲居士为李白的别号,东坡居士为苏轼的自号,抱扑子是葛洪的自号。

浑名、绰号 按照人的容貌、性格特点所取的别名叫浑名,又称绰号。如《水浒传》中,吴用绰号为“智多星”,宋江绰号为“及时雨”,史进绰号为“纹文”等。

雅号 雅为敬词,尊称他人之号叫雅号。询问别人的号,也可称“雅号为何”。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叫作“谥”或“谥号”。溢号是用一些固定的字来表达的,这些字具有特定的含义,用以表示对死者的贬斥哀伶和褒扬。如汉文帝,“文”表示“经天纬地”,这是褒扬。皇帝的谥号,一般由礼官仪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庙号 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并以题庙室,这就叫庙号。庙号始于殷代,如太甲称太宗,武丁称高宗。从汉朝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称太宗、世宗等。如汉代刘邦称高祖,汉文帝刘恒称太宗,汉武帝刘沏称世宗。但是,在汉代还不是每个皇上都有庙号,必须是生前“有功”或“有德”者才可以称“祖”,称“宗”,北朝起,称“宗”已滥,从唐朝起,几乎无帝不“宗”了。

全号 古人在特别郑重严肃的场合称呼已死的皇帝时,往往在庙号之后连称谥号,这就叫全号。如汉文帝的全号为“太宗孝文皇帝”。汉武帝的全号为“世宗教武皇帝”。

尊号 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始于唐武白、中宗之世。尊号是臣下所上,而且可以上好几次,往往是阿谀奉承之词。有的皇帝死后仍被奉上尊号。如唐高宗李治死后七十余年,到唐玄宗天宝十载被上尊号为“神大圣大光孝皇帝”。这种死后奉上的尊号,可以说是加长了谥号。

徽号 对皇帝和帝后表示尊崇褒美的称号,即“尊号”。如清太祖徽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皇后皇太后也有尊号,后来一般称为徽号,如以叶赫那拉氏为例,她的徽号最后共有“慈禧”等十六个字。

私谥 古人死后,由其亲友、门生、故吏所加的谥号,称私谥。有私谥的人,一般是有名的文人学者或隐士。如晋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谏,谥为靖节徽士。私谥是由民间议定的,与朝廷颁赐的谥号不同。

上一篇:年龄称谓 下一篇:“中国”一名的由来 声明:名号称谓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武庚叛乱
武庚叛乱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