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送礼的技巧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8 23:03:3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送礼之所以称为艺术,关键在一个“送”字上。你的聪明才智将在这个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能你的蠢笨愚拙也在这个字上落得个一览无余。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送礼者最头疼的,莫过于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辞,或者后又被送回来,都令送礼者十分尴尬。那么,怎样才能一送就中的呢?如果送礼者本身无贿赂之嫌,礼品无挑选失当,时机地点也对头的话,送礼者不妨选用下述方法一试,或能如愿。
1.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品,你可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朋友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单另儿给他买的。一般来说受礼者会因盛情难却收下你的礼物。
2.暗渡陈仓
如果你送给朋友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避谈“送”字,借口是别人送你的两瓶酒,来和朋友对饮品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近了,礼也送了,还不留痕。
3.烘云托月
有时因与受礼者过去有些过节儿、隔阂,不好直接去送。你不妨先选定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个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必将改变对你的看法,使关系和好如初。
4.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刘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的对象较熟,老张便搞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5.醉翁之意
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济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回;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去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将乐于接受。
6.锦上添花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苦于没有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着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要赠的字画。这位学生马上把字画取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有反对,而且喜爱非常。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如不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是良策。
7.异曲同工
有时送礼并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再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口转内销、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分文未花,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功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这种避嫌、实惠的送礼方法在上下级之间,关系户之间出现频率极高,只要不损害国家和别人利益,实不失为送礼的妙招。
礼物作为人们感情的纽带,维系着交往者之间已建立或正在加强的联系,它微妙地影响着社会的气氛。在那花花绿绿、丰富多彩的礼品上,叠印着送礼者的真诚和受礼者的感激;它使隔膜烟消云散,它使敌意分崩离析,它使礼仪之邦亲情氤氲,它让文明之民和睦相居;这就是送礼的真谛所在!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
-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 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可是一旦不能判断而受到舆论的左右,就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齐威王不听信传言,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辨明
-
-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