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补西楼记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5-31 16:21:1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西楼记》是如何成名的呢?这其中离不开才子冯梦龙的画龙点睛之笔。
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才子,名叫冯梦龙,长州今江苏省常州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冯梦龙少年时代就勤勉好学,富有才华,二十来岁的时候,便已成为秀才。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均负才名,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和戏曲家,他用白话写成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时称“三言”,影响极为深远。然而,在当时,白话小说家的命运是很惨淡的。冯梦龙并不能以写小说来维持生活。作为明代的大文学家,他却是一个考场上的失败者。从20岁到57岁之间,他屡屡应试举人,都是屡试屡败,最后只好以教书为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话说当地有一个名叫袁韫玉的人,平时也很喜爱戏曲,爱好创作,对才华横溢的冯梦龙十分崇拜,很是佩服,常常向冯梦龙请教有关戏曲创作方面的问题。当时,袁韫玉也写了一个剧本,名叫《西楼记》。写的主要内容是御史雪宾公之子于叔夜和西楼妓女穆素微相爱的故事当袁韫玉终于把自己的传奇剧本《西楼记》写完之后,便寻了个机会,带着剧本,亲自到冯梦龙家向冯梦龙请教。
昆曲西楼记剧照
此刻,冯梦龙正凄清地坐在自己家书房里,心里盘算着怎样度过眼下家中缺衣少粮的困顿的生活状况。就在这时,只见看门人急急地走进来。
“报告大人,本县袁大令在门外求见。”
“袁大令?”冯梦龙不由地重复了一遍。
“对,是袁大令。”
“请袁大令进来!”冯梦龙随即向看门人吩咐道。
两人见面寒暄一阵之后,袁韫玉拿出了自己刚刚写完的传奇剧本。“这是拙作《西楼记》,请多指正。如不吝赐教,我袁某人将三生有幸!”袁韫玉恭敬地说道。
冯梦龙微微一笑道:“不敢当,不敢当!能够拜读您的大作,也是我冯某的荣幸。”
说着,冯梦龙当场仔细地读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袁韫玉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着。终于,冯梦龙合上了剧本,把它放到了案头上。等在一旁的袁韫玉轻轻地松了一口气,作好了洗耳恭听的准备。
冯梦龙只是微微地一笑,却丝毫不提《西楼记》写得如何,他倒和袁韫玉聊起别的事情来了。见冯梦龙对剧本情况只字不提,袁韫玉暗暗地有些着急,心里也没有了底,但又不便再问什么,只好怏怏地告别而去。袁韫玉刚刚离开以后,家人便向冯梦龙禀告:家中已没有粮食吃了。
冯梦龙淡然一笑,自信地说道:“这个不用发愁,袁大令今天傍晚就要赠送给我百两白银。”说着,他又把看门人叫到眼前,叮嘱说:“今天晚上,你们不要关大门,袁公赠送银子来,一定是在一更天。若他来时,可以直接把他领到我的书房中来。”周围的人听了冯梦龙的一席话,不由地一个个面面相觑,莫不认为冯梦龙是在痴人说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再说袁韫玉,回到家后,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这冯梦龙是在搞什么鬼,怎么看过剧本之后,一声也不言语?他左思右想地直想到了黑夜。
他脑海里再次浮现出冯梦龙那个寒冷的书斋……
袁韫玉突然心中大悟,不觉站起身来,忙让人提了盏灯笼,带着上百两银子向冯梦龙家里奔来。
冯府的大门四敞大开,没有关门。袁韫玉感到有些奇怪,忙问看门人这是怎么回事。只听看门人说道:
“我家主人算到了你今晚肯定还要来,所以吩咐小人敞门等待。他本人,现在正秉烛在书房里等您呢!”
袁韫玉不由地吃了一惊,赶快走进门去。“我就料到你一定还要来的。你的《西楼记》的词曲都很好,只是还缺少一出,我今已给你增补上了,是‘错梦’这一出。你自己看一看吧!”冯梦龙见到袁韫玉后,笑着说道。
袁韫玉接过剧本,连连称谢,心中十分佩服。
后来,《西楼记》终于在当时广泛地流传开来,“错梦”这一出戏写得尤为突出,脍炙人口。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