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即培养小学生对历史学习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认知的前提。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前者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后者则是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二者都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用种种方法引起学生对历史的直接兴趣。具体要求和做法是:①小学历史教材做到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有可读性,使小学生爱读。②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寓论于史地故事化地进行教学。其次,引发学生对历史的间接兴趣,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向学生分析说明历史学科在整个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阐明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的必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对历史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历史的间接兴趣,才能使之具有持久性和方向性。再者,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持久而稳定的兴趣,通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质量,使学生实现短暂性兴趣向稳定性兴趣的转化。进而发展到对历史学习的爱好。小学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忌单纯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故事化,甚至为求趣味而庸俗化的作法。在历史课外活动中“奖优”和“竞赛”等也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必须运用恰当,避免流弊。③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模型、图画、电化教具等),增强讲课的形象性、生动性,再现历史形象。④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运用乡土教材,使学生获得对历史的形象、具体认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
- 刘邦:用人先识人
- 刘邦是怎么用人的?且让我们一探究竟。秦亡以后,楚汉相争。在初期,刘邦与项羽相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完全的劣势。在各路
-
- 武则天入宫十二年为何没有为唐太宗添一个孩子
- 但从十二年间,她的才人地位没有提升一步,而且唐太宗是位能广播龙种,留下35个孩子的父亲,随后跟了唐高宗的武则天,两人接连有了6个孩子,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