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风俗小百科

人殉

即以活人为殉葬品。人殉之俗起源于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以后,和私有制的出现有关。从考古资料看,我国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即有此现象,甘肃境内的齐家文化墓地中便有人殉。大约到了商代,人殉制度达到高峰。商代人殉的方式很多,有的被活埋在墓道;有的被砍去头颅;有的被斫杀在大墓附近的杀殉坑里。殉葬者的身份也较复杂。到西周春秋时期,人殉之俗仍有传袭,但已不如商代严重。用活人殉葬的野蛮习俗,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遭到谴责,逐渐走向衰落,有的国家还明令禁止用人殉葬。但秦始皇死后却出现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殉。以后各代人殉仅为个别现象,直至明初,人殉之风再度兴起。从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明初四位皇帝都用妃嫔殉葬,少则10余人,多则数十人。清朝初期,皇室中也有人殉之例。大约在顺治以后,由于朝廷明令禁止,人殉现象基本消失。人殉之俗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也非常盛行,如战国、秦汉时代的匈奴,宋代的女真,唐代的吐蕃等民族。人殉之俗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又得到世俗的等级、主从等身份地位观念的支撑。古人相信灵魂不死,人死后还要到阴间继续生活,因此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死后仍想保留住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将妻妾、奴仆、宠臣、亲信带进坟墓,以便继续驱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因何事三谏宋仁宗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在一次朝会上,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且看他施了什么计策助秦惠王离间齐、楚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