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
民间安葬遗体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古今最普遍的葬法。华夏民族在汉代以前,葬法较统一,主要是土葬。古代匈奴、突厥、回纥和苗族等都以土葬为主要葬法。方法是用棺木或其它葬具盛尸,挖掘墓穴,深埋土中。古代往往“墓而不坟”,即只入墓穴,不留坟丘,后来则以土丘为标志,有的还设置墓门,树立碑牌。土葬的墓穴形制多样,最常见的是长方土坑,也有“亞”形状的。有钱人的墓穴的腰坑内放殉葬者和陪葬品,甚至还在地下筑室,再将棺木放置其中;古帝王的墓葬则不啻为地下宫殿。传统的土葬除一次葬外,也应用于二次复葬,如苗族人一次土葬后,等棺木腐朽后再备新棺,装骨复葬。土葬的方式,是和古代人的关于阴间、地府、地狱的信仰是一致的。在古代土坑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一些“遣策”,专门用来向地下阴府报告死者和随葬品的基本情况。同时,土葬也反映了人们入土为安的意识。传统中国以农立国,人民以农民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这种生活方式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情形,造就了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于是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土地,也被认为是死后的最佳去处,土葬也就被视作最佳葬法。但是,土葬之法占用、毁坏耕地、林土,是一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葬法,不应予以提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宋朝诗人杨万里是哪里人?杨万里有哪些著名的诗作?
- 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