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马鞍山市邮电局 成立于1957年,隶属安徽省邮电管理局领导,是一个全面开办国内国际邮电业务的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现辖7个支局、9个邮电所和1个代办处。1992年底,职工641人,其中管理人员156人,中级以上职称72人。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七五”以来,马鞍山市邮电通信事业取得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现有固定资产原值4470万元,净值达3700万元。市话公用通信网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程控化,长途通信实现了数字化、微波化。邮电业务收入、邮电业务总量增长率连续两年“双超”全国和全省同行业平均增长水平。1991年底,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6700元/人。现在,除传统的邮电业务外,磁卡电话、无线寻呼、无线移动通信等新型业务都已开办,发展迅速。马鞍山市邮电局在抓邮电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抓好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卫生、绿化、社会治安等方面获得多项荣誉称号。1991年2月,被安徽省邮电管理局评为全省邮电系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同年4月,又被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这一荣誉称号。
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马鞍山邮电局三次调整了邮电“八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把“九五”计划提前到“八五”期间来完成的战略思路。“八五”期末,马鞍山市邮电通信事业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地址:马鞍山市花山路
局长:张道德
邮编:243011
电话:322475
传真:324798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成立于1963年8月,是冶金工业部直属的冶金矿山综合性科研机械和矿山新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现有职工1010人,其中教授32人、高级工程师201人、工程师222人。拥有固定资产2600万元。
建院30年来已建有露天和地下采矿,黑色、有色和辅助原料选矿,选矿药剂,矿物工艺,矿山机械,矿山自动化和仪表,矿山计算机系统工程,岩土工程,大洋资源开发,安全保护和环境保护等14个主体专业研究室;1个选矿机械设备制造厂,1个印刷厂,3个磁性材料原料生产基地。冶金部铁精矿质量检查测试中心,安徽省黄金饰品测试中心和尾矿坝监察站均设在该院。目前,又在江苏江浦工业开发投资区内建立了南京分院(征地100亩),并兴办了两个中外合资企业。
30年来,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共承担各种科研课题845项,国家攻关项目84项,取得科学成果541项,申请专利39项;自1987年国家科委作出科技成果登记决定并颁布科技成果鉴定办法的6年里,该院有198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135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4项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黑色、有色、煤炭、黄金、建材、军工等领域。
近年来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承担并完成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典型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和检测仪表,深凹露天矿开采综合技术,高岭土、兰晶石、红柱石选矿,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研究与开发,高效磁分离设备,〇1050×2100系列永磁磁选机,CTDG1210型大块磁选机及系列产品等。该院完成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塑料导爆管30段高精度毫秒延期雷管及耐温、高强度塑料导爆管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中MG803—B型雷管已出口香港、澳门、东南亚国家,1—12段半秒延期元件生产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开发生产的仪器仪表有ZPF型在线品位分析仪,CLY—1型超声矿浆粒度分析仪、WSC—1型矿物水份分析仪,JQ—1自动加球机、CNJ—1型超声矿浆浓度计等;以及开发生产的XJ—1型和XJ—2型液体炸药,MRB型乳化炸药、YZA系列重铵油炸药和WJ—1.5D电动铲运机、WJ—76型电动铲运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钢铁公司所属矿山和一些非金属矿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矿山生产和技术进步。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为我国的冶金工业做出重要贡献。
地址:马鞍山市湖北路9号
院长:夏绍柱
邮编:243004
电话:475118 473282
传真:471101
电传:90513 MI MR CN
电挂:7815
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 管理和建设公路的县级建制单位,下设市公路管理站和当涂县公路管理站、机械化筑路队、材料站、交通服务公司,共有职工29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3人。现管辖21条公路,计289公里,其中国道38公里、省道67公里、县道141公里、乡道43公里。
伴随经济的发展,马鞍山公路建设如日中天,道路质量、等级不断提高。仅“七五”期间,就投资3360万元,新建了205国道当涂姑溪河大桥,拓宽、改建国、省道81公里,改善了行车条件,增强了通车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马鞍山公路事业正围绕经济建设进行新一轮拼搏。目前,205国道马鞍山过境线改线工程开始实施,该工程南起采石外桥,北至慈湖窑厂,计划与沪宁高速公路连接,并留有通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接口。工程按一级标准设计建设,全长19.6公里,需投资2.2亿元,计划1995年建成。此外,205国道采石外桥至当涂城关水泥路面浇注,省道马丹线改线二期工程及通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高等级公路工程等,正在建设或筹划之中,预计到“九五”期间,马鞍山公路交通状况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为适应公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马鞍山市公路局始终把提高人员素质放在工作首位,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并购置必要的先进机械,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与此同时,局领导一班人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种成果一起要”的方针,经常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创建文明道班、文明路的活动,使职工热爱公路、建设公路的热情不断高涨。全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多次被市政府和省公路局授予“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交通战备工作正规化建设合格证”,被南京军区评为“交通战备先进单位”。局长丁德岩也先后荣获“马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和马鞍山市“十佳人物”称号。
地址:马鞍山市红旗中路49号
局长:丁德岩
电话:472807
邮编:243000
马鞍山市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宣 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建委领导,负责全市房地产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对房地产开发公司实行行业归口管理。马鞍山市房地产综合开发起步于70年代末,当时全市仅有一家“住宅统建办公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马鞍山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至1993年上半年,全市计有各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33家,其中中外合资(合作)开发公司5家,总注册资金6511万元,外资945万美元,年开发能力80万平方米,拥有职工6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0%。1979年至1992年,全市累计竣工商品房面积103万平方米,完成开发工作量3.3亿元,税利2156万元;1992年住宅施工面积33万平方米,完成开发工作量8840万元,实现利税958万元。
马鞍山房地产综合开发方兴未艾,要实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45万,人均居住8平米的发展目标,机遇和挑战并存,充满开放意识和活力的马鞍山房地产业,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及团体组织,来马鞍山投资置业。可以预测,在本世纪交汇点上,一座环境优雅、功能齐全,颇具现代都市特色的钢城将随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走向21世纪。
地址:马鞍山市湖北路4号
主任:郭其永
邮编:243000
电话:480554、476755
中国银行安庆支行 成立于1984年10月,隶属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是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经营外币存款、贷款、结算、投资、信托、咨询、贸易和非贸易国际结算、外汇买卖、代理证券发行、长城信用卡等金融业务。现有正式职工180人,内部设13个科室,辖桐城、望江、宿松、怀宁、枞阳5个县支行,在安庆市区设有1个营业部、2个办事处、11个分理处、储蓄所,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优质服务。近几年来,累计向能源、化工、外贸、电子、交通等行业发放23亿多元人民币和5000多万美元外汇贷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流通,并先后支持安庆石化总厂腈纶及配套工程、安庆纺织厂3000头汽流纺和1万锭环锭纺技改工程、月北高等级公路等一大批开发项目建设。为支持安庆外向型经济发展,该行发挥中行整体优势,支持和帮助嫁接了“安徽庆达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一批“三资”企业,并全力保证外贸资金需要,使安庆市外贸出口供货总值连续8年在全省雄居榜首。与此同时,该行资金实力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92年各项人民币和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26281.24万元和1048.07万美元,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255.5万元和3490.39万美元,实现利税709.99万元。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72号
行长:刘珍贵
邮编:246003
电话:516556
传真:516608
中国银行宿州支行 成立于1986年12月,下辖萧县支行、灵璧支行、泗县支行、砀山支行。该行设13个科室、1个营业部、7个分理处。注册资金1018万元,截止1993年7月底,各项人民币存款15229万元,外汇存款折合223万美元,各项人民币贷款22951万元,上交利税1200万元,多次受到地方政府的表彰奖励。目前,宿州支行的会计业务和部分人民币储蓄业务基本实现了电脑化。
建行以来,中国银行宿州支行充分发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整体优势,对促进宿县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先后支持和扶持了一批地方大、中型骨干企业,资助兴建了安徽特级酒精总厂、安徽宿东发电厂、萧县葡萄酒厂、百通塑胶有限公司、华利箱包公司等近10家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中国银行宿州支行,将更好地发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以支持对外开放为己任,不断壮大资金实力,逐步加强队伍建设,加速电脑化进程,切实强化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再作新贡献。
地址:宿州市淮海路776号
行长:王鸣新
邮编:234020
电话:25028
电传:90726
中国农业银行淮南支行 国家综合性专业银行。全系统下属7个县级支行、办事处,27个营业所,96个银行储蓄所(柜),43个农村信用社和91个信用分社,60个信用社储蓄所,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城乡金融服务网络体系。
淮南农行自1980年5月恢复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围绕当地城乡经济发展,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资金实力日益雄厚。到1993年5月底,全市农行和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85211万元,其中农行各项存款余额达44057万元。行社各项贷款余额达81228万元,其中,农行各项贷款余额56009万元。
农行淮南支行和信用社始终把组织资金放在首位,坚持“信誉至上,储户第一”的原则,积极扩大宣传、增设网点、改进服务、完善功能,在淮南市首家推行了储蓄承包经营责任制,率先办起了“储蓄夜市”专柜,第一个实行了“礼仪储蓄”新储种。现已拥有储蓄网点100多个,电脑业务网点13个。
在大力组织资金的同时,淮南农行和信用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振兴淮南的规划,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首先,全面落实向农业倾斜政策,支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七五”期间,银行、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综合开发和副食品基地贷款7500万元。其中,银行土地资源开发贷款1451万元,促进了城郊农业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以凤台县、潘集区为主体的淮北粮油产区,粮食产量由1985年的5.2亿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7亿公斤,增长33.3%。在农行、信用社支持下,副食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到1990年蔬菜产量达2.2亿公斤,比1985年增长23%。“七五”期间,全行累计发放菜篮子工程贷款3000万元。建成了高塘湖、焦岗湖、城北湖、施家湖、平圩温流水水产良种场等5个水产品养殖基地,10个蔬菜基地,5个畜禽综合养殖场,2个肉牛、生猪基地,1个乳品基地。在农行支持下,到1990年,全市肉产量达1798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7倍,基本缓解了城市人民吃鱼难的问题。连续3年在全省副食品基地建设评比中,淮南市名列第一。1991年,淮南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市农行及时放贷1亿多元,支持当地生产恢复和生活自救。10多年来,累计发放乡镇企业贷款3亿多元,先后支持建成一定规模的水泥、石灰等建材厂家667个,粮油乳制品、板鸭等副食品加工企业12个,乡镇小煤窑120对,麻纺、啤酒、矿泉水、玻璃制品等轻纺、化工企业7个。
地址:淮南市洞山财金大厦
行长:王年俊
邮编:232001
电话:645225
中国工商银行马鞍山市支行 为安徽较大的专业银行。1987年8月就被省、市列为金融改革试点行。该行下设18个科室、1个县支行、1个营业部、6个办事处、1个信托公司、信息咨询公司、房地产信贷部、3个城市信用社、49个储蓄所、服务网点遍布全市。并有一支素质精良,竭诚为客户服务的干部职工队伍,全行职工745人,其中高级经济(会计)师7人,中级职称120人,研究生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75人,占职工总数的25%。
该行自1984年底分设以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转换内部经营机制,进行信贷资金、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了服务于企业的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拓宽了金融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在巩固和改善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开办了个人汇兑、工资转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直达电汇等,还相继成立了信托公司、信息咨询公司、房地产信贷部。开展了委托、代理、投资、租赁、咨询等信托业务。对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鉴证担保、技术贸易及其它中介、代理业务。为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在全省工行系统中首家成立房地产信贷部,承担全市房地产信贷、结算、管理住房资金业务。还设立了3个证券交易代办处和代办点,开办了证券业务,为企业代理发行债券。电子计算机装备先进,全行拥有各类微机及终端设备260台(套),计算机营业网点覆盖率85%,会计业务量上机率、储蓄电子计算机覆盖率为98%,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这个行已发展成为装备现代化水平较高、业务功能齐全、信誉优良的市级专业银行。
建行以来,经过全行职工的不懈努力,存、贷款有较大幅度增长。到1993年6月底,各项存款达116821万元,为庞大的信贷资金来源奠定了基础;其中储蓄存款65510万元,对公存款51311万元;各项贷款达143708万元,比1984年增加1207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33782万元,流动资金贷款109926万元。
该行强化经营机制,走企业化改革之路,以多渠道、多形式广泛筹集资金,扩大资金来源,资金比较雄厚,力保大中型骨干企业资金需求,尤其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马钢公司和省市骨干企业提供了贷款保证。重点支持国家技改项目——马钢车轮轮箍系统改造,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该行投入2.42亿元,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为加快马鞍山对外开放步伐,该行大力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支持名优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扶持兴建三资企业。1980年4月经国家科委、总行评定,该行支持的市传动机械厂H型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项目,荣获全国首届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金箭优秀奖;1991年5月该行国债工作荣获全国银行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被马鞍山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创国家卫生城先进单位等。
该行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路线、方针、政策,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积极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强化服务手段,开辟国际外汇业务,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促进三资企业发展,努力朝着综合性、多功能、商业化银行迈进,为马鞍山市经济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地址:马鞍山团结广场
行长:杨仁法
邮编:243011
电话:324378
传真:323105
中国工商银行合肥市分行 1985年1月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从合肥市人民银行分设而成立,是办理城市工商信贷、储蓄和结算业务的国家专业银行。成立8年来,该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有力地支持了合肥市经济建设。随着各项业务迅速发展,资金实力日益增强,银行自身也不断壮大。该行现有正式职工1628人,其中具有各级技术职称人员932人。现有营业网点机构131个,包括8个城市办事处、3个县支行、7个分理处、4个金融服务社、104个储蓄所、4个二级机构。1992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6亿元;1992年全年现金总收入39.1亿元,支出39.24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105.7万元;全年营业收入28728万元,各项支出20487万元,上交税金1563万元,实现利润4815万元,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专业银行。为适应合肥市经济发展和改革需要,该行还积极发展各项金融业务,拓宽服务领域。几年来,先后开办了信托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信用卡业务、国际业务、房地产业务等新的业务领域。此外,还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开展了代发工资业务、城镇外币储蓄业务、代理企业发放债券和证券交易业务。目前,该行按照工商银行总行要求,经省人民银行批准,正积极筹备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为支持合肥工业园发展和高新科技项目提供金融配套服务。
同时,为适应金融业务的发展和为广大工商企业和顾客提供多样、快捷、准确的服务,在业务手段和服务手段上逐步实现电子化,现该行的中、小型计算机已在会计、出纳、储蓄、信贷、计划等各个专业广泛地使用。全行现拥有各种计算机系统800套,市区8个办事处对公业务全部实现联网,储蓄存款已有20个所实现同城通兑,业务网点综合覆盖率达70%,上机业务量达80%,电子化装备和覆盖面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1993年,该行将继续坚持“扎实创新、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团结奋进”的工作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面向市场,积极竞争,以效益为中心,以防范风险为重点,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进一步改革发展传统业务,积极拓展新兴业务,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外向功能,逐步把合肥市工商银行办成综合性、多功能、企业化的国有商业银行。
地址:合肥市长江路132号
行长:李和生
邮编:230001
电话:253444
传真:277320
电传:90044 90005
电挂:4701
中国工商银行安庆市支行 是国家专业银行,隶属安徽省分行,下设24个科室,辖8个县支行、7个办事处、2个城市信用社、1个劳动服务公司、1个信息咨询公司、1个信托公司,全行职工1500人。该行于1985年1月设立,到目前为止,各项存款余额达13485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89650万元。该行装备有国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业务处理系统,全力支持安庆地方经济的发展,重点对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60%以上中小型企业的合理资金需要予以择优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企业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8年来,该行以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加快改革开放,为促进安庆经济的开发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建立健全信贷保障机制,为大中型企业保驾护航;二是优先支持大中型企业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新产品;三是深入开展“支、帮、促”活动,帮助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该行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密切内外关系,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加速银行经营机制的灵活转换。“七五”期间,该行对41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发放技改贷款7348万元,创产值7540万元,利税847万元,创汇600万美元,使社会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今后10年,该行将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增强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壮大资金、信贷实力,为振兴安庆经济做出新贡献。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金融大楼
行长:翟厚之
邮编:246029
电话:512485 515359
中国农业银行安庆市支行 属国家专业银行,隶属于农行安徽省分行。1989年随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由原安庆地区支行与原安庆市支行合并而成,现辖8个县支行,1个中心办事处,并领导和管理集体所有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全市现有行社营业机构951个,共有行社干部职工4240人。市支行机关共设19个科室和二级机构。该行负责办理安庆市城乡农村信贷、结算业务,并代办外汇信贷业务。地市合并以来,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到1992年末,全市行社存款余额达1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76.2%和102.8%,为支持安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多次被上级行和地方党政评为先进单位。4年来,该行大力组织存款,常念贷款“盘活经”,多渠道筹措资金,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入,支持安庆经济开发开放。一是认真落实农业倾斜政策,把支持农业科技新成果推广应用放在突出位置,集中资金,重点支持良种基地建设,普及推广杂交优势利用,配方施肥,棉花营养钵育苗,高产模式裁培等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信贷科技含量;二是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改造老企业与支持新项目同时抓,重点支持高起点、高科技含量和高效益项目;三是以改造“四荒”、“三低”为重点,抓住辐射力强的龙头项目,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开展信贷扶贫;四是认真做好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和管理工作,积极支持搞活以供销社为主渠道的商品流通。目前该行已发展成为资金实力雄厚、内外币信贷业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银行。
地址:安庆市孝肃路44号
行长:彭阿奎
邮编:246003
电话:515008 514414
传真:515312
电挂:2300
中国农业银行宿州市支行 成立于1980年2月,下设16个股室,管辖24个处所、35个信用社,营业网点遍布城乡,自有资金2800万元,是宿县地区实力较为雄厚的一家专业性金融机构。1987年,被中国农业银行授予国家二级企业称号,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农行系统先进单位。到1993年6月,该行各项存款余额73137万元,其中集镇储蓄30062万元,连续6年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年会计、出纳业务量均在338万笔以上,20%的营业网点实现了电脑化,并与全部基层处所建立了有线、无线通讯联络。
宿州市农行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城乡企事业单位及私人的存款、贷款、汇总、结算业务,兼营租赁、债券、信息咨询、项目评估、房地产开发、代保管等。现拥有信贷资产86671万元,自1980年以来,已累计投放贷款346亿元。该行计划本世纪末各项存款达到1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700亿元,平均年盈余500万元。
地址:宿州市中山路155号
行长:邵体明
邮编:234019
电话:24799
电挂:4921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1980年4月恢复成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家保险事业。
该公司拥有一支文化素质较高、专业技术力量较强、具有开拓、奉献精神的的职工队伍。到1992年底,全省有保险职工3600余人。其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70%;全系统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2817人,占干部总数的89%。中、高级专业技术干部647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8人。
该公司自恢复成立以来,保险服务网络遍及省内城乡各地。全省设地、市、县保险机构110多个,城市代理网点1400余个,专兼职代办员2200余人。
该公司成立以来,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经营业务种类逐年增多。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经营业务种类由1980年复业初期的单一企业财产保险发展到目前各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及涉外保险共170多个险种。
保险保障范围越来越广泛。至1992年,省内业务共承保各类财产总额达1009亿元,为近2万个国营、集体、私营、个体和“三资企业”的财产、788.4万户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或农民房屋、22.7万辆机动车(含拖拉机)提供了保险保障。其中:省属大型企业——电力系统66.15亿元和马钢公司40亿元的全部资产,获得了风险保障;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淮南煤矿、淮北煤矿、安庆石化总厂等一些中央或省属大中型企业的部分财产,也先后向人保公司投了保。该公司还开办了为基本国策配套服务的“计划生育系列保险”,至1992年底,全省参加独生子女保险的人数达15.8万人、计划生育夫妇养老保险115.6万人,参加绝育手术平安保险14.7万人,以及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人身及财产保险,承保金额3216.4万元。至1992年底,全省参加各种人身保险的已逾2000万人次。有1300多万亩小麦、220万亩水稻、77万亩经济作物获得了风险保障。对地处淮河干流南洞段行洪区从1986—1988年、1992年开展了漫堤行洪农作物保险业务,为全国首创,至1992年扩大到蒙洼、南洞段、唐垛湖、邱家湖、姜家湖等6个行蓄洪区,承保区内秋季农作物43万亩,承担风险金额2451万元。
该公司经济实力雄厚。经受了1991年特大洪涝自然灾害严重考验的安徽省人民保险公司恪守信誉,忠诚服务,对参加保险而遭灾受损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保险合同规定,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地做好理赔工作,当年仅水灾一项赔款即达3.8亿元。1980年至1992年13年间,全省国内外业务共支付赔款近20亿元。对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减轻财政负担,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促进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保险事业发展过程中,该公司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国际保险业务关系,学习国外保险管理经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地址:合肥市寿春路122号
邮编:230001
电话:城市业务处:253414
农村业务处:245224
人身保险处:245132
国外业务部:245722
传真:245227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枞阳县支公司 1984年10月成立以来,以良好的信誉、一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业务范围不断拓宽,现已开办企财、家财、运输工具、种植、养殖、养老金保险、人寿保险、计划生育系列保险等30个保险种类。1992年,各项保险费收入达到1000.48万元,办理赔付案件4137件,赔款361.24万元。该公司曾3次被评为安徽省保险系统先进单位,5次被评为安庆市保险系统先进单位。1991年,被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保险系统评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1991年,枞阳县荣获“安徽省保险先进县”和“全国保险先进县”光荣称号。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服务网络健全,一如既往地遵循“忠诚服务,笃守信誉”的保险服务宗旨,争取在“八五”期间,保险业务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力争提前两年达到小康目标对保险事业的要求。
地址:枞阳县枞阳镇共青团路
经理:谢培恩
邮编:246703
电话:211754 211910 211428。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淮北市支公司 1981年成立以来,加强服务,强化管理,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使保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市保险公司设8个科室及濉溪县支公司,现有职工近百人,在各矿区设立保险代理网点13个,保险项目有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子女教育婚嫁保险等20多个保险种类。1992年保险费收入3827万元。公司注重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一方面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灾防损,一方面认真做好理赔工作。1992年共赔款1769万元,赔付率达46.2%。近年来,公司改革保险经营机制,用活保险资金,积极开办投资和贷款业务,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和地方建设。
地址:淮北市古城中路洪山路口
经理:翟传谨
邮编:235000
电话:323237 321849
长江饭店 安徽省最大的一家全民性质的综合性服务企业,位于合肥市中心地带长江路中段,隶属于合肥市第二商业局。该店始建于1956年,原名“安徽大旅社”,后改名为“合肥市公私合营长江饭店”,1967年转为国营企业。曾两度被省商业厅评定为特级饭店,并跻身于全国商业部系统大、中型宾馆饭店50强。饭店拥有固定资产1600万元,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职工436人。下设旅馆、餐饮、商业、动力、娱乐等6个部门。现有客房400余间,床位900余张,其中中档标准间占80%。客房配套齐全,装饰装潢考究,设施完善,有全自动电梯、闭路电视、电话、中央空调和暖气设备等。饭店餐食以川扬风味为主。川扬名菜和各式面点闻名遐尔。大世界歌舞厅是全市一流的娱乐场所,配有进口成套音响、灯光设备及包厢。该店近年来先后接待过美、英、日、意等十几个国家外宾和港、澳、台同胞,受到一致好评。
地址:合肥市长江路
经理:沈文生
电话:256441
宁国县供电局 始建于1981年坐落在宁国县城关西津路中段。该局现有职工22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人。下辖1个6000千瓦机组的宁国发电厂。建局10余年来,通过抓安全,促效益;抓管理,促升级;抓“行风”,促进步,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分别被省农电局评为:“全省农电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优质服务单位”、“接收上海后方小三线利用改造先进单位”。随着电力管理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日益增强,固定资产由原167万元增加到1560万元,35千伏变电所由原3座增加到10座,并拥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年供电量由原1600万千瓦时增加到18000万千瓦时,扩大10倍多,年利税由原14万元增加到167万元,人均创利税0.73万元。
目前,宁国县供电局广大职工决心在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他们的宗旨是:团结、拼搏、开拓、奉献,努力发展宁国县的电力事业,为宁国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多做贡献。
地址:宁国县西津大道46号
法人代表:陈浩林
邮编:242300
江南大酒店 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清澈明净的新安江畔,在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区境内。江南大酒店主楼高12层,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设有标准客房126间,225个床位。拥有中央空调、闭路电视、2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自动电梯等现代化设施;有卡拉OK多功能厅、中西餐厅、露天酒吧、大小会议室和商业部等辅助服务设施。服务项目门类齐全,有电脑打字复印、传真及代办等一条龙服务,能满足四方宾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消费要求。
大酒店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距黄山机场仅5公里,火车站、汽车站近在咫尺,到黄山市各景区、景点交通十分便捷。北上79公里就是世界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黄山;西距我国四大道教名山的齐云山仅35公里;东行30公里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边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千岛湖”。
江南大酒店以“信誉第一,宾客至上”为宗旨,提供优质服务,是承办各类会议和团体旅游、度假、观光的理想之地。
地址:黄山市屯溪区前园北路
总经理:朱云海
邮编:245000
电话:211067 215184
安庆宾馆 二星级宾馆,建于1958年,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现隶属安庆市直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宾馆拥有客房173间(套),床位401张,客房内程控电话、闭路电视、中央空调、电冰箱、多功能音响柜和美国产的卫生洁具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餐饮设有粤菜厅、川菜厅、徽菜厅和淮扬菜厅,各餐厅装潢典雅,风格迥异,可同时容纳1600多人就餐,经营粤菜、川菜、淮扬菜、徽菜、海鲜、早茶、夜霄,可满足不同宾客的要求。宾馆自办商店9个,经营品种有名酒、名烟、名茶、名皮鞋、系列化妆品、优质粮油及复印、打字、干洗、五金交电、制冷设备等,为宾客提供满意的购物环境。宾馆设有卫星接收站,为宾客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每幢楼都备有电子游戏机、棋类等娱乐工具;装潢典雅的爵士歌舞厅是宾客理想的陶冶情操的娱乐场所。宾馆曾先后3次被评为安徽省“创优质服务、争一流水平”先进单位。
地址:安庆市宜城路40号
总经理:汪诗富
邮编:246003
电话:513810
传真:513474
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 前身是安徽省宿县地区应用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81年春。短短10多年,从零突破,艰苦创业。目前,研究所固定资产已达2000多万元,自有资金1500万元,职工200多人。设有食品、发酵、机械、化工等研究室和中心化验室中试车间,并兴办了3家中外合资企业,还在合肥、深圳、海口、珠海等沿海开放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已经逐步形成集技、工、贸为一体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科研实体。
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创所伊始,就改变过去办研究院所传统的方式,敞开大门,盯住市场,努力寻找科研与市场的衔接点,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市场中找课题,在项目上定目标,选择适应市场的短、平、快项目,不断更新,开发新的科技成果投放市场。其中有200多项应用性强的科技成果,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认可。生物、发酵、化工、食品等方面的20多项技术成果和机械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发明奖,一些技术和产品在国家级、省级大型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中赢得客户的青睐。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遍布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欣然为研究所题词,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研究所的发展和改革经验。
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不仅拥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还有高档办公设施、内部招待所、豪华餐厅、现代化通讯设备,创造了一个舒适、安静、快捷的工作环境,以崭新的面貌竭诚向社会各界提供最优服务。
地址:宿州市浍水路265号
所长:汪德荣
邮编:234000
电话:25126
电传:24148
花溪饭店 由中外保险系统合资经营的花溪饭店,坐落在旅游胜地黄山市屯溪区中心的城中半岛之上,三面濒水,一面临街,水清景秀,环境优美。宾客在此下榻,既可随“花溪一号”仿古游船荡漾在明代年间建造的“镇海桥”(又名“老大桥”)下,追寻“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的境界,又可漫步古趣盎然的“宋城”,领略浏览我国古老文化的遗风,还可在幽雅清新的花园散步、休闲,别有一番情趣,为“黄山之旅”理想的选择。花溪饭店主楼12层,楼顶有观景台,可领略皖南锦绣风光。该楼设施先进、齐全,拥有不同档次的标准客房198间、412个床位,以及中央空调、进口电梯、闭路电视、直拨国内外电话。新改造的酒楼,豪华典雅,设有各式风味的大小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豪华小包间、中央空调,还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同声传译系统。
饭店服务项目门类齐全。恢复成立了安徽保险旅行社,先后开设了内商场、外商场、订票服务、汽车出租、按摩、理发、美容、打字、复印、代发传真、洗衣、气功治疗、咖啡厅、酒吧、KTV包厢、健身廊、游泳池、垂钓场等服务项目和设施,还即将开设花溪夜总会、台湾啤酒风味广场。
地址:黄山市西镇街1号
总经理:汪伟
邮编:245011
电话:214312 214366 214388
传真:214990
电挂:5363
芜湖市邮电局 芜湖的邮电通信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芜湖就设传递书信的“二驿六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至1949年发展比较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芜湖邮电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发展更为迅速。到1992年底,芜湖市邮电局固定资产达7000万元,年业务收入2804万元,业务总量3369万元。市局有28处邮电支局、所,职工126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人。
芜湖市邮电局不仅负责本市邮电通信,而且是皖南的通信枢纽,现已初步建成的具有多种通信手段相配套、以数字传输为主的电信网和齐全的邮政服务网。境内有宁汉光缆、宁沪杭中同轴电缆、第一条国产通信光缆合芜光缆、合芜屯数字微波、合芜安模拟微波在此交汇并开有电路。已开通程控交换机3.4万门,长途程控1380线,无线寻呼台、450兆赫和900兆赫移动电话,以及16路自动转报集中器和省内第一台程控包刷分拣机系统。作为皖南邮件处理疏运中心,该局年处理能力达1000万件,自办汽车邮路4条,邮件可直达皖南各地市及沿线各县局。用户传真和用户电报在全市的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磁卡电话在主要营业支局和本市各大宾馆、饭店落户,邮政储蓄网点不断扩大,国内、国际自动直拨电话、特快专递业务通达全国和世界各地。芜湖市邮电局经过14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综合通信能力大大增强,业务总量增长了16倍,业务收入增长了13倍,电话用户增长了7.48倍,年人均劳动生产率2.6万元。
1992年,该局对原“八五”规划作了重大调整,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预计到“八五”末,各项主要指标在“七五”末实绩上翻两番以上。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10万门,电话主线普及率达11%。为此确定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突破式推进,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思路。实现上述目标,芜湖市邮电局的综合通信能力将有更大的提高。形成网点规划合理、服务手段齐全配套、技术层次高的新格局,为芜湖市的改革开放提供更加方便、迅速的邮电服务。
地址:芜湖市人民路8号
局长:沈润生
邮编:241000
电话:332118
电传:336113
电挂:01444
淮北市水资源办公室 成立于1983年元月,是淮北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现有编制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中专文化程度2人。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水资源评价,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督促、检查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负责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出年度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分配计划;审批各单位凿井用水申请报告,颁发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协同环保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组织有关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等科研项目,充分利用一切水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
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健全机构,依法管理。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水资源管理法规,规划审批水资源供求项目,管理、平衡全市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负责水资源的保护,污染治理和节水技改项目的核批。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本市的水资源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2)取消用水包费制。在全市统一组织安装一级总表,要求各单位同时自行安装二、三级分表。参照国家用水定额标准,制定本市生产、生活及公用水的地方标准。进行定额考核、节奖超罚,从而使全市一级表装表率达100%,二、三级装表率均达94%以上。10年来,全市共收取水资源费3171万元,其中超计划加价费109万元,审批节水奖金317.86万元。使水资源利用由恶性循环转向良性循环。(3)通过考察论证,市区原有77口水源井只需保留45口即可保证供水。为此,对14个单位的21口水源井采取购买、收回的办法,实行统一管理、综合治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封停转供的办法,统一并网供水,基本上结束了开采混乱、余缺不均和喝大锅水的局面。使市区供水由原来1天3次限时供水实现全日制供水。同时在市区减少打井18口,节约建井投资180万元,并使地下水的日开采量由原来的32.2万立方米下降到28.5万立方米,实现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
几年来先后投资644万元,完成了42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使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83年的2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1%,万元产值取水量由原来的730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62立方米,10年累计节水1亿立方米。淮北市被评为1990年度全国节水先进城市。
地址:淮北市孟山中路
邮编:235000
电话:321258
淮北市能源管理办公室 成立于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办认真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能源方针,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带动全市能源管理人员,为淮北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到1992年底,全市累计节约能源123.49万吨标煤,折合原煤172.88万吨。其中节煤84.44万吨,节电10.06亿千瓦时,节油4158.3吨,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经济价值达3.45亿元;完成节能技改项目412个,总投资15123.2万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1980年的8.19吨标煤下降到1992年的3.13吨标煤;建立节能技术改造基金350余万元,形成了年节能量10万吨标煤、年节能率递增3.2%的好局面。1991年,该办被评为全国节能先进集体,主任韩金铃同志被评为全国“节能工作、十年成就”先进个人。
能源办全体同志以宏观上管理、微观上服务为基点,着重抓了以下工作:(1)抓定额管理,推行能源消耗承包责任制,实行奖惩兑现。过去,淮北市工业生产能源消耗无定额、无考核、无奖惩、无责任,使一些企业消耗多、效益差。针对这种状况,能源办从1980年起,先后对150余家企业进行定额考核,修订完善了400多个品种的能源消耗定额,考核面占全市能源消耗85%以上。同时,大力推行能源消耗承包责任制,节奖超罚兑现,使节能率逐年提高。(2)抓好老旧高耗能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四新产品推广,推动节能技术进步。从对高耗能设备更新改造入手,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帮助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挖掘节能潜力,让有限的能源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3)抓好节能宣传,提高全民节能意识。针对一些企业领导存在的“身在煤田,背靠电厂,不怕没煤烧、没电用”的错误观念,因势利导,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了企业以节能求增产、求效益的自觉性,全民节能意识大大提高。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经委的关怀、支持下,能源办与市三电办等部门密切协作,以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使淮北市能源管理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目前,全市已形成主管局、厂(矿)、车间三级节能网络,上千名能源管理专业技术干部、86名节能通讯员分布在全市各主管系统和重点耗能企业,83个年耗标煤千吨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能管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能源管理规章制度,以节能求增产、求效益,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地址:淮北市濉溪北路能源大楼
主任:韩金玲
邮编:235000
电话:323817 324022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