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宋明理学的思想依据,亦是士人必读书。
形成 四书成为经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汉代,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孟子》“皆置博士”,但为传记博士,《论语》、《孟子》不能称为经。《汉书·艺文志》列《论语》于六艺略,而《孟子》列于诸子略,说明在刘向之前《论语》已成经书,《孟子》依然是子书。《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有“七经”之名,后人认为《论语》当在其中。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唐文宗大和(827~835)中“刻十二经,立石国学”,其中也有《论语》,而《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都列《孟子》于子部。唐代韩愈、李翱表彰孟子,晚唐皮日休认为《孟子》可与经学并列,应成为科举必读之书。五代后蜀孟昶命毋昭裔楷书《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十一经刻石,此后宋太宗又翻刻,《孟子》才称经,并列于九经之中。此后二程表彰“四子书”。朱熹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分别章句,于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采撷历代特别是宋代以来50余家的注释并加之己见编成《四书章句集注》,从此四书的经学地位便牢固确立起来,而且在科举考试方面超过了五经。
主要内容 朱熹认为为学当有次第,其编辑四书的次第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朱熹把《大学》视为成年学子首先必读之书,说《大学》既具“规模之大”,又有“节目之详”,又规定了三纲领、八条目,从而使学子知道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步骤,以及学习所要达到功效,成为以后读书的“间架”。《论语》是讲人们日常修德从政事。《孟子》谈心论性。二书均可以置于《大学》的间架中。而《中庸》则为谈玄说妙之书,是讲“上达处多”的形而上的学问,就是说《中庸》可使人进入理本论的探讨。后来书坊不知此用心,将《中庸》置于《大学》之后,完全违背了朱熹的原意。
流衍 自《四书章句集注》问世(1190),历经120余年,成为科举程式。其间有很多人讲解四书。元代有三部书值得特别重视,即袁俊翁的《四书疑节》、王充耘的《四书疑经贯通》和詹道传的《四书纂笺》。前二书,虽亦科举之学,但书中“辨别疑似,颇有发明”。詹道传之书“于朱子所引诸儒,皆详其名字里居”。明代值得一说的是《四书大全》,此书为胡广等奉明成祖敕令所撰,成祖御制序文,颁行天下,此后“二百余年,尊为取士之制”。其成书经过如下:远在南宋继朱熹作《四书集注》后,黄榦作《论语通释》,真德秀作《四书集编》,“博采朱子之说,以相发明,间附己见,以折衷伪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语录附于四书之后,始于真氏,以后此类书汗牛充栋,宋理宗宝祐、景定间祝洙作《四书集注附录》就是仿真氏之作,后蔡模又作《论语集疏》、《孟子集疏》,赵顺孙备引朱子之说,以羽翼《四书章句集注》,又旁采黄榦、辅广、陈淳、陈孔硕、蔡渊、蔡沈、叶味道、胡咏、陈埴、潘柄、黄士毅、真德秀、蔡模等13家朱子学者之说,撰《四书纂疏》。后吴真子又撰《四书集成》,亦是阐述《集注》之说。论者病其泛滥,于是,元代胡炳文刊削《集成》、《纂疏》,只留14家,又新增入45家,作《四书通》,基本都是恪守朱熹之学的学者,“惟以合其注义与否,定其是非”。陈栎又作《四书发明》,亦是此类之作。陈栎门人倪士毅合《四书通》及《四书发明》二书为一,作《四书辑释》,多加删正。《四书大全》则是增删《辑释》而成,其间多有讹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明代科举程式“以四书义为重,故五经皆庋阁,所研究者惟四书,所辨订者亦惟四书,后来四书讲章,浩如烟海,皆是编为之滥觞,盖由汉至宋之经术,于是始尽变矣。特录存之,以著有明一代士大夫学问根柢具在于斯,亦足以资镜焉。”《四库全书》著录四书类62部、729卷,存目101部、1341卷。又说:为科举而坊间刻的四书讲章“旋生旋更,有若浮沤;旋灭旋生,又几如扫叶。虽隶首不能计其数。”大多改一题目增损数条,别为一书,“如斯之类,其存不足取,其亡不足惜,其剽窃重复不足考辨,其庸陋鄙俚,亦不足纠弹”,这些评论是有道理的。但不容忽略的是,明代心学也是以四书为根据的,形成了不少新的思想。清代朴学鼎盛,汉学重新发扬,四书学也颇重视文字、音韵、训诂和考证。著名的汉学家著作有阎若璩的《四书释地》,翟灏的《四书考异》。研究《论语》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刘氏采汉儒旧说,兼采宋人解释。焦循作《论语通释》,“虽寥寥短册,发明实多”(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研究《孟子》则有焦循的《孟子正义》。焦氏此书备列所引当代人著作,从顾炎武、毛奇龄到王引之、张宗泰止凡60余家,可见搜采之勤与从善之切。“这书虽以训释训诂名物为主,然于书中义理也解得极为简当”(梁启超语)。另外,值得一提的书是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批评宋儒本体之虚构,主张欲不可无,“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反对禁欲主义,认为理学以理杀人,具有启蒙意义。
-
- 孔子出谜题
- 据说孔夫子有一天在堂前给学生讲课,在灶下烧火煮饭的颜回和子路却为一个字的读音争执了起来。孔夫子过去为他们做出裁决后,回到堂前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