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原文作者】:曹操
【赏析】:
据曹植《辨道论》、《释疑论》及其它史料可知,曹操先不信神仙,后受方士的影响,又迫于桑榆暮景,曾一度寄妄想于求仙,几经挫折,待道出“存亡有命,虑之为蚩”(《秋胡行》)时,已是迷梦方醒,有所觉悟了。但真正摆脱因“沉吟不决”而引起的迷惘和烦恼,终于对生死问题有了正确的看法,抱着乐观的态度,那就得等到他创作出《龟虽寿》这一乐章的时候。《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神物尚且有死,何况是人。当头棒喝,发人猛醒,诗人当亦从此悟出。人皆有死,岂我独无?消极者想到这里,必然万念俱灰了。然而伏枥老骥有千里之志,暮年烈士有不已壮心,这看不破处,也正是诗人对人生无比执著处。《世说新语·豪爽》载:“王处仲(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王世贞案:“其人(指王敦)不足言,其志乃大可悯矣!”亦见诗歌感人之深。朱乾说:“魏武乌桓之役,履危蹈险,殊非怡养之福。军还之日,科问前谏者,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永年’之云,盖惊心于事定也。”(《乐府正义》)难说决无此意,但仅作如是观,就未免把含义较深的诗句讲浅了。曹操曾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宣称他“性不信天命之事”,学仙求长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向“天命”挑战而妄图主宰自己命运的意义。如今长生的迷梦既已破灭,深感年寿与时业之间矛盾的尖锐,却确信生命的长短不但取决于自然,而摄生有道可得益寿延年人力亦大有可为处。“盈缩”四句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仍然是老瞒“不信天命”的倔强性格的表现,但已同自信的豪气或天真的妄想丝毫无关,而是经过长期艰苦的人生探索和理性的沉思所得出的平凡的真理。直到今天,这几句话仍被一些人当作座右铭,足证其含义的深广。人类处于蒙昧阶段,不能说毫无对死的畏惧,但由于活着大不易,恐亦无暇虑及于此。待懂得咏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东汉末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时,人类已智慧大开了。就在这一时期,曹操经过痛苦的人生探索,居然在对待生死大事的看法上高出时人一筹,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东晋陶渊明,在《形影神三首》中,通过形、影、神的赠答,最后对生死问题也提出自己经过探索得来的看法:“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跟《龟虽寿》比较起来,一奋进一任化,一慷慨一恬淡,二者差异明显;但同样闪耀着思想火花,显示出诗人在人生真谛的追求上各自所达到的高度。两相参诵,定多启发。
-
- 貂蝉的身世
- 在古代四大美人中,最迷人的当属貂蝉了,因为她竟让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 ;也数她最不可捉摸,因为人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她的本来面目。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