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Ⅰ
白虎观会议
中国东汉时期讲论五经同异的一次重要会议。东汉时,今文经学内部颇有争论。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光武帝刘秀发出诏书说“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经过多年酝酿,章帝刘炟于建初四年(公元79)乃诏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提出问题,侍中淳于恭把诸儒的解答上奏,章帝亲临白虎观,以诏制作出裁决。后令史臣班固撰集其事,写成了《白虎通德论》,又名《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
据《后汉书·丁鸿传》及《东观汉纪》记载,参加白虎观会议的,有广平王刘羡、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侍中丁鸿、卫士令贾逵、玄武司马班固、校书郎杨终等。在这次会议上,丁鸿以才高,论难最明。
白虎观会议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今文经学家,讨论的都是今文经学的问题。只有贾逵、班固等少数人信守古文经学。
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封建社会及国家礼仪制度基本名词的解释和规定,也涉及哲学问题。以神学目的论解释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认为天有目的,性即是仁义礼智信,而情即是欲。这些观点反映了神秘主义的唯心主义思想。关于性情的观点,对宋明理学发生了一定影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Ⅰ有关的内容
推荐阅读
-
- 韩信巧借洪水计
- 韩信是怎么借洪水打败敌军的呢?切让我们一探究竟。韩信借洪水公元前203年,韩信攻下齐国历下,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齐王田广慌忙向
-
- 苏洵为什么是大器晚成 苏洵的经历
-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
-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