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平原
地壳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地区在风化作用和外动力作用下,原先起伏不平的地面坡面逐渐变缓,地貌被夷平,河间分水地降低,接近侵蚀基准面,地表面呈仅有微波状起伏的平原称为准平原。戴维斯认为,准平原是侵蚀循环中的最后阶段,即老年期的地貌形态。自然界确实存在准平原形态,虽然其形成过程不是戴维斯所设想的简化理想模式,也不一定是自上向下夷平的准平原化作用的结果。但准平原地貌上的重力、流水等外动力侵蚀作用确因接近侵蚀基准面而相当和缓,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十分缓慢。若地壳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侵蚀基准面不发生较大变动,这种形态将基本稳定。世界上许多地区都能见到准平原的残迹,如辽东半岛和江苏北部徐州、连云港一带可见到第三纪时期形成的准平原的残迹,地表疏松沉积层极薄,常见岩性坚硬、高度不大的残丘孤立在辽阔的低平地面上。
相关词条:老年地形。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