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炭疽病
梨炭疽病又称苦腐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染叶片、枝条。除为害梨外,还为害苹果、葡萄等果树。
症状
果实多在生长中、后期染病,开始果面出现浅褐色水浸状小圆斑,后病斑逐渐扩大,色变深,并软腐下凹,病斑表面颜色深浅交替,具明显同心轮纹。病部表皮下形成很多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排列成轮纹状,在温暖湿度大条件下,表皮涌出粉红色黏质物。后期病斑扩展至烂入果肉或直达果心,果实变褐有苦味;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圆形病斑,后变为灰白色,天气潮湿时,在病斑上形成许多淡红色的小点后变为黑色。枝梢染病,多发生在枯枝或生长衰弱的枝条上,初仅形成深褐色小型圆斑,后扩展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或干缩,致表皮、木质部呈深褐色或枯死。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属真菌子囊菌亚门的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la(Stonem)Spauld.et Schrenk。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干枝、僵果等处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穿过表皮或通过皮孔、伤口侵入果实。高温、高湿,特别是雨后高温利于病害流行,在生长季节,6~7月进入发病盛期,病果大量出现,贮藏期间若温度高、湿度大,已染病的果实继续扩展,造成贮藏期果实腐烂。树势弱、枝叶茂密,株行距小,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土质黏度重的果园,炭疽病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病源。结合修剪,去除病僵果,剪除干枯枝、病枝、刮除病皮,集中深埋或烧毁。②果树发芽前进行药剂清园。③药剂防治。主要是幼果期防治,落花后,每隔半月防治1次,药剂可选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4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④果实套袋,保护果实。⑤加强贮藏期管理,入库前剔除病果,注意控制库内温度,特别是贮藏后期温度升高时,应加强检查,及时剔除病果。
梨果实炭疽病病斑
梨叶片炭疽病病斑上密生黑色分生孢子盘
梨炭疽病叶片上褐色圆形病斑
梨果套袋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