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
【别名】:蜒蚰螺、水牛
【介绍】:
在我国菜地常见的蜗牛主要有灰巴蜗牛和同型巴蜗牛两种。
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南方及沿海潮湿地区发生较多。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豆科和茄科蔬菜。此外,还危害粮、棉、麻、薯类、桑、果树和多种杂草,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蜗壳扁球形,高约12毫米,宽约16毫米,有5~6层螺纹,壳质较硬,黄褐色或红褐色。螺壳的螺旋部低矮,蜗层较宽大,周缘中部常有一条暗褐色带。壳口马蹄形,脐孔圆孔状。壳内身体柔软,头部发达。有2对可翻转缩入的触角,前触角较短小,有嗅觉功能;后触角较长大,顶端有眼。身体两侧有左右对称足。
灰巴蜗牛:蜗壳比同型巴蜗牛高大,近圆球形,高约19毫米,宽约21毫米,黄褐色或琥珀色,壳顶尖,壳口椭圆形,脐孔缝状。
发生特点
年发生1代,两种蜗牛常混合发生。以成螺及幼螺在菜田、绿肥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土缝或疏松田埂处的2~4厘米土中及房屋前后等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越冬成螺、幼螺在翌年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开始活动。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也可同体受精繁殖。年生活周期有两种类型,但大多数在春季4~5月间交配产卵;也有秋季产卵型,即在8~9月间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植物根部附近2~4厘米深的疏松、湿润的土中以及枯叶石块下。每成螺可产卵30~235粒,卵期14~31天。卵脆,在阳光下易破裂。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留下表皮,爬行时留下黏液痕迹。幼螺历期6~7个月,成螺历期5~10个月,完成一个世代需1.5年。具夜出性,白天常潜伏在落叶、花盆、土块、砖头下或土缝中;但在雨天昼夜都可活动取食。在夏季干旱季节,当气温超过35℃时便隐蔽起来,不食不动,壳口有白膜封闭。7~8月旱季过后又大量活动,11月下旬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进入越冬状态。在北方,春季活动期推迟1个月,冬眠则提早一个月。秋季产卵型均以幼螺越冬,春季继续生长,秋季成螺交尾产卵。蜗牛喜温暖、阴湿环境,一般在4~5月和9~10月及多雨年份危害严重。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中耕深翻,排干积水,破坏蜗牛栖息和产卵的场所。利用其雨后出来活动的习性,最好能在雨后锄草松土,以及在产卵高峰期中耕翻土,使卵暴露于土表而爆裂。②人工诱杀。根据蜗牛的取食习性,在田间堆集菜叶和喜食的诱饵,于清晨进行人工捕杀蜗牛。③在沟渠边、苗床周围和垄间撒石灰封锁带,每亩用生石灰5~7.5千克,保苗效果良好。④药剂防治。可亩用6%蜗怕颗粒剂400~500克,或2%灭旱螺毒饵400~500克,或5%梅塔颗粒剂250~350克,或6%密达颗粒剂250~350克等,条施或点施于根际土表。
灰巴蜗牛
同型巴蜗牛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