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
泛指讲阿拉伯语的各民族。“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欧洲人称之为“阿拉森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国家,占各该国居民的大多数。此外,还有一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共约1.3亿人(1979)。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特征。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分为众多方言。自6世纪起使用源自阿拉米字母的阿拉伯文字。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部分属什叶派。各教派除统一使用农历外,还有各自的教历。伊斯兰教徒以星期五为礼拜日,隆重纪念宰牲节(即古尔邦节、开斋节)。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部分阿拉伯人信奉基督教。
阿拉伯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在历史上与亚述人、阿拉米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等有亲缘关系。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完成统一后,迅速向外扩张。8世纪中叶建立起东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横跨亚、非、欧3洲的阿拉伯帝国(中国史称“大食”)。起初(632~661)置都麦加;倭马亚王朝(661~750)迁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750~1055)迁都巴格达。10世纪起,国势渐衰,并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哈里发政权。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占巴格达,东部哈里发国遂亡。西部各哈里发国也随之先后覆灭。但哈里发的名义一直延续到1258年。
阿拉伯人把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带到阿拉伯帝国各个角落,取代了当地语言和宗教,同时吸收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形成以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在文学、医学、史学、数学、天文、建筑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物至今遍布于西亚、中亚和北非。早在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人即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经海路到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经商,并有一些阿拉伯人留居中国。在巴格达还设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
阿拉伯人绝大部分从事农业。耕地用骆驼或马、驴,少数地区用水牛或瘤牛;许多地区开始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一部分阿拉伯人仍过游牧或半游牧生活。半游牧民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兼营农耕。游牧的阿拉伯人亦称“贝都因人”,主要饲养骆驼,仍保留部落制度及血族复仇残余。盛行嫡堂婚姻,个别地方尚有交换婚和临时婚。传统住宅一般为泥土房、四合院。南阿拉伯人多住塔式和堡垒式多层楼房;南伊拉克、巴勒斯坦及其他沿海地区居民多住用棕榈叶和芦苇搭成的茅屋或用珊瑚礁砌筑的小房。游牧民住羊毛或帆布四角帐篷。传统服装为白长衫、粗毛呢斗篷、黑色灯笼裤;戴白布或方格布的盖头或缠头。大部分地区的妇女外出戴面纱。妇女喜戴戒指、项链和鼻环等首饰;有的还在前额、脖颈、双唇、双颊、胸部、脚掌黥染蓝色花纹。
自16世纪起,绝大部分阿拉伯人遭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在某些地区长达400年之久。19世纪起又相继遭到英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等殖民主义国家的占领和掠夺。阿拉伯人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未停止。自20世纪40年代起,各地区阿拉伯人分别建立了独立国家。目前,各国阿拉伯人正为发展民族经济而努力。不少阿拉伯国家石油工业发达,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多。
阿拉伯少年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