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人
有两义:①泛指亚洲中西部阿富汗全体居民。有1500多万人(1981),包含30多种民族成分,其中普什图人占全国人口50%以上,塔吉克人占25%,乌兹别克人占9%,哈扎拉人占9%,其余为查哈尔艾马克人、土库曼人、俾路支人等。其祖先多来自中亚。公元前2000年纪,中亚部落开始南下,有的经阿富汗迁往印度,有的经兴都库什山脉西麓迁往伊朗。在这一迁徙过程中,有些部落在阿富汗境内定居下来。最初是印度雅利安人,以后是波斯人,再后是斯基泰人,哒人、俾路支人等。这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均属印欧语系印度和伊朗语族。7世纪突厥人移入,7~9世纪阿拉伯人东进,13世纪蒙古人西来,15世纪乌兹别克人迁至。在阿富汗内部由于自然的、政治的或经济的原因而经常发生人口流动,各族人民互相影响、混合,遂形成今日复杂的民族情况。
②专指居住在阿富汗的普什图人,或称“帕坦人”。约800万人(1981),主要分布在兴都库什山脉以南,分为两大支系:杜兰尼人和吉尔扎伊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使用普什图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自1936年起,普什图语被宣布为阿富汗国语。文字用阿拉伯字母书写。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只有图里人属什叶派。其祖先主要是公元前后几个世纪从中亚迁移到印度河谷的讲伊朗语的游牧部落。最初住在苏莱曼山区,10~11世纪开始转向农耕。后来逐渐向西北迁移进入白沙瓦谷地,进而扩展到迪尔贾拉拉巴德、加兹尼等地区。在其迁徙扩散和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混入塔吉克人、印度人和突厥人的血统,族体不断增大,成为阿富汗境内人数最多的民族。18世纪中叶,普什图人阿赫马德·沙赫·杜兰尼征服境内各族,建立封建王朝,完成了阿富汗的统一。
阿富汗的普什图人文化差别很大。许多城市居民受到高等教育,而农民和牧民则多是文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仍过着季节性迁移生活:冬天移住温暖的平原,夏天迁往高地,放牧山羊、牛、马和骆驼,兼种少量庄稼。定居农民依靠人工灌溉,种植小麦、大麦、黍、稻谷、棉花和果类。但到夏天,他们则按照牧人习惯,到村外搭帐篷居住。有些普什图人以经商为主。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地区,有许多人从事林业,有许多人在工业和建筑部门工作,有许多人在政府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
-
- 朱元璋早知朱棣有意谋反 为何未将其果断处置?
- 为何朱元璋知道朱棣有反意而未果断将其处置呢?这就要站在当时的形势来看。朱元璋自己出身于草莽,深知人们对于权位的渴望,诸子对于储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