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敖氏伤寒金镜录

结语

书籍:敖氏伤寒金镜录 作者: 朝代:元(公元1341年) 专题:书籍

以上三十六舌.乃伤寒验舌之快捷方式.临症用心处之.百无一失.

【介按】以上验舌之法.确系诊断伤寒之快捷方式.兹以舌之部位言之.则舌尖属上脘.舌心属中脘.舌根属下脘.全舌属胃.中心亦属胃.舌尖属心.舌根属肾.两旁属肝胆.四畔属脾.至于形色而言.则白属肺经.绛属心经.黄属胃经.鲜红属胆经.黑属脾经.紫色属肾经.焦紫起刺属肝经.青滑亦属肝经.然苔色虽有脏腑之分.亦须根据部位为主.如舌苔见于某部.即为某经之病者是也.原书察舌辨症之法.虽则言简意赅.尚少紫、蓝、霉酱色之诸舌.即黑苔之关于虚寒者.亦略而不详.今特根据先贤学说.参以历年临证实验.附述如下.

(一)紫色 紫见全舌.是脏腑表里实热之证也.凡伤寒化热.内热熏蒸.误服温补.酒食湿滞者.皆有之.惟淡紫中夹带别色.则虚寒症亦有之.如淡紫带青.青紫无苔.多水滑润而瘦小者.为伤寒直中肝肾之阴症.治宜温散为主.又有紫色如熟肝上罩浮滑苔者.邪热传里.表未净也.治宜清解为主.若全紫光暗.并无附苔者.热极似寒也.症势极危.惟有用急下之法.间有转危为安者.又有紫苔中心带青.或灰黑者.热伤血分也.治宜微下之.更有酒后中寒.及痰热郁久者.亦有舌苔紫色者.但须辨其舌之润燥.病之原因.而分别治之.

(二)蓝色 蓝色者.绿与青碧相合.犹染色之三蓝也.如微蓝而不满舌.是邪热鸱张.肝液被灼之候.治宜平肝熄风化毒为主.如全舌滑腻中见蓝色者.为湿痰或痰饮化热之候.治宜清化为主.如瘟疫及湿温.热郁不解.而见蓝苔者.治宜芳香清泄.若光蓝无苔.不论何症何脉.皆属气血极亏所致.法在不治.若舌滑中而见蓝色苔者.邪热传入厥阴.阴液受伤.法在不治.若孕妇舌见纯蓝者.胎死腹中也.宜急下之.若蓝色而有苔者.是脏腑被热伤气分.以致经不行血.其症则颠狂怒骂.时哭时笑.大热大渴.捶胸惊怪不等.治宜十全苦寒救补汤.(见前)倍生石膏、黄连急投之.

(三)霉酱色 霉酱色者.是黄赤兼黑之状.乃脏腑本热而夹有宿食也.凡内热久郁.实热蒸胃.宿食困脾.伤寒传阴.中暑烦躁.腹痛泻利或秘结.大热大渴等症皆有之.治宜十全苦寒救补汤连服之.如全舌霉色.中有黄苔.是实热郁积之症.宜大承气汤连服之.如舌中霉色浮浓.刮之不净.或刮后顷刻复生者.此宿食在中郁久化热也.先用大承气汤.次用三黄白汤.循环急服之.

(四)虚寒黑色舌 凡虚寒而舌黑者.则必湿滑无苔.(口不苦.唇不燥而多津.)无朱点、无芒刺、无罅裂.刮之明净.如水浸猪腰.有淡淡 之形者.是脏腑极寒之症也.亦有舌色全黑而不分经.且必淡白之时.忽然转黑.其初无变黄之一境.约略望之.似有焦黑芒刺干裂之状.然刮之必净.湿之必润.环唇皆白而不红焦,是寒结在脏也.外证亦周身大热.烦躁而恶衣被.虽亦口渴喜饮.饮则不多.与实热症相似.其实中宫寒极.外假热而内真寒也.然必烦乱昏沉.六脉必迟弱无力.大便虽结常欲下而不下.治法均宜温补为主.又有中黑无苔而舌底湿嫩.光滑无点纹者.乃胃经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加肉桂、黄 以治之.

上一篇:第三十六·根灰尖黄舌 下一篇:后序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