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曲线主点元素的计算及测设
1.圆曲线的内移和切线的增长
在圆曲线和直线之间增设缓和曲线后,整个曲线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缓和曲线和直线相切,圆曲线应均匀地向圆心方向内移一段距离p,称为圆曲线内移值。同时切线也应相应地增长q,称为切线的增长值。
在公路建设中,一般采用圆心不动,圆曲线半径减少p值的方法,即使减小后的半径等于所选定的圆曲线半径,也就是插入缓和曲线前的半径为R+p,插入缓和曲线后的圆曲线半径为R。增加的缓和曲线的一半弧长位于直线段内,另一半则位于圆曲线段内。如图11-10所示。
图11-10 缓和曲线测设
由图11-10可推导得,圆曲线内移值p,从图中可看出
p=y-(R-Rcosβ)
cosβ展开级数(取前两项)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切线的增长值q,从图可看出为
q=x-Rsinβ
sinβ也用展开级数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圆曲线半径足够大时,公式的第二项极小,可忽略不计,此时,切线的增长值约为缓和曲线的一半。
2.缓和曲线主点元素以及里程的推算
(1)缓和曲线主元素的计算
1)切线长
2)主曲线(圆曲线部分)长
3)曲线全长
L=L+2l
4)外矢距
5)切曲差
J=2T-L
为了便于计算,将上列公式稍做些演变:
切线长T:
即缓和曲线的切线长T等于圆曲线的切线长T加尾数t。
主曲线线长L:
即缓和曲线的主曲线线长L等于圆曲线长L减缓和曲线长l。
曲线全长L:
L=L+2l=(L-l)+2l=L+l
即曲线全长L等于圆曲线长L加缓和曲线长lh。
外矢距E:
切曲差D:
J=2T-L=2(T+t)-(L+l)=(2T-L)+(2t-l)
J=J+d
圆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的长度l是根据公路的等级和地形状况确定的;路线的转角△是实际测量得到的,据此可按上述公式计算所需的测设元素。如有公路曲线测设用表,首先查取圆曲线的切线长T,外矢距E,切曲差J,然后再加缓和曲线的尾加数表t、e、d便得缓和曲线的切线长T,外矢距E,切曲差J。
(2)缓和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
直缓点ZH里程:
ZH里程=交点JD里程-切线长T
缓圆点HY里程:
HY里程=直缓点ZH里程+缓和曲线长l
曲中点QZ里程:
QZ里程=缓圆点HY里程+主曲线长L/2
圆缓点YH里程:
YH里程=曲中点QZ里程+主曲线长L/2
缓直点HZ里程:
HZ里程=圆缓点YH里程+缓和曲线长l
为了检查计算的正确性,可用下式计算HZ里程:
HZ里程=JD里程+切线长T-切曲差J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