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镇瀛
【生卒】:1912—1942原名杨立忠。孝感(今孝南区)人。青年时期就怀有救国救民的大志。1934年11月1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铁道旁倒毙一丐,除野犬巡视其侧外,人皆掩鼻目视而过,不知素讲人道之士绅,暨焚纸叩头超度鬼魂之慈善家,将何置之?噫!不能救人,安能救鬼?余不禁替现社会之穷人一哭!”当日寇铁蹄踏上中华大地之后,更加激起他的爱国热情,于是改名镇瀛,即“镇服日寇”之意。1938年夏,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加入共产党。同年秋,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孝感,在澴河两岸负责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京汉铁路一线,日寇据点林立,县委尚未组成,抗日民主政权没有建立,斗争环境十分险恶。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回乡后的一年半时间里,遵照党的路线和政策,与其他同志一道,在孝感县襄花路北、路南,先后创建了孝四区和孝二区,并出任二区第一任区长。1940年6月以孝四区、孝二区为基本区,成立孝感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秋,由孝二区调任孝感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长。常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走家串户,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深夜,他回到村里,准备动员几个青年出来工作,消息被汉奸探知,日本宪兵很快出动,包围了村子。村里一位“长辈大爹”迅即把他藏到一间深室的夹墙内。敌人抓住这位“长辈大爹”严刑拷打,但老人咬紧牙关,只字未吐,杨镇瀛方得脱险。1942年2月4日,随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马沂一起,到小河与王店交界处开会布置工作。当晚由于叛徒的出卖,所住村庄遭到日本宪兵队的突然包围,不幸被捕。敌宪兵队长设下酒席,请他“赴宴”。席上,又是封官,又是赠银。但他始终昂首挺立,不发一言。宪兵队长恼羞成怒,命人将他拖到刑场,剥下上衣,用烧红的烙铁,在杨胸前背后不断烧烤,当即昏倒在地。他虽遭毒打,仍守口如瓶,严守党的秘密。1942年春的某天深夜,被敌以“拌豆腐”的酷刑秘密杀害于孝感火车站附近。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蔡泽说范雎
-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年),河东郡郡守王稽因为通敌被处死。应(ying)侯范雎(ju)是由于王稽的举荐才做了丞相,因此他闷闷不乐。
-
- 赵奢怒斥平原君
-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专管征收赋税的机构。年轻的税吏赵奢,就在这个机构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