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特,哈罗尔德

书籍: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 作者:赵乐甡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生卒】:1930—

【介绍】:

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生于伦敦东区哈克尼犹太裁缝工家庭,在移民聚居的环境中长大。二次大战中他多次逃难,战争使他认为自己是不安全的。中学时演剧成功,获得皇家戏剧艺术学院的奖金,于1948年进入该校学习。第2年因感到不满意而离校。他18岁时拒绝服兵役,宣称自己是个自觉的反对者而受到罚款的处分。1950年,他到伦敦戏剧艺术与演讲训练中心学校的表演班学习。1951-1952年他随一个演出队在爱尔兰巡回演出而开始正式演戏。1954-1957年,品特用戴维·巴伦的艺名在一个省城的轮演剧院参加演出。1956年和女演员维维恩·麦钱特结婚。1957年,品特应布里斯托尔大学戏剧系教授亨利·沃尔夫邀请,用4天的时间写出他的第一部剧作《一间屋》,并在该校演出。后由布里斯托尔老维克戏剧学校上演。此后,品特的剧作接连问世。然而,直至1960年,他的三幕剧《看管人》在伦敦演出大获成功,并获得晚会标准剧作奖,才确立了他的戏剧家的地位。

品特的剧作除《一间屋》、《看管人》外尚有《生日晚会》(1957)、《升降机》(1957)、《轻微的疼痛》(1959)、《黑与白》(1959)、《工作中的苦恼》(1959)、《外出的一夜》(1960)、《侏儒》(1961)、《夜校》(1961)、《申请人》(1961)、《搜集证据》(1962)、《情人》(1963)、《茶会》(1965)、《归家》(1965)、《底层》(1967)、《景色》(1969)、《沉默》(1969)、《昔日》(1971)、《虚无乡》(1975)、《最后一巨头》(1976)等。品特还写有电视剧、广播剧、电影脚本等。改编的电影有:《仆人》(1963)、《食南瓜的人》(1964)、《羽毛管备忘录》(1966)、《意外事件》(1967)等。品特13岁开始写,19岁开始发表诗歌,刊登在伦敦诗集上。还写过一些散文诗。此外,品特还写有一本回忆录《麦克》。

品特的早期创作主要表现“威胁的喜剧”的特点。人物之间相互隔绝,对话各说各的,无法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作者说过:“人们不是不能(通过语言)相互沟通,而是有意识地回避沟通,人们之间的沟通是件可怕的事,因此,他们宁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不断地谈些不相干的事,也不愿涉及他们关系中最根本的东西”。把外来的威胁转到内心之中,表面所说与实际所指相异,造成了多种威胁和幽默的效果。他的戏剧在整体上是荒诞的,剧中人物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品特又严格地排除“确定性”。作者认为,有“确定性”是做不到的,“真假虚实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个事物不一定非得是真或是假,它可以既真又假。”品特常常制造支离破碎、荒诞不经的舞台形象,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没有发展变化,也没有矛盾冲突。场景多封闭在一个区域里,如,代表一个人在这荒诞世界中仅能把握的一间屋子之中,屋外的世界就是一种威胁,是一个不可知的恐怖的世界。作者说:“两个人呆在一间屋子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屋子里的两个人打交道,幕,意味着提出一个包含许多可能性的问题。这两个人呆在屋里会发生什么事情?……显然,他们害怕屋子以外的东西。屋子外面是一个向他们压下来的可怕的世界,对你对我都同样是可怕的。”这种神秘和恐怖,具有一种孤立凄凉之感。有些语言故意破坏常规的语法规范,有点晦涩难懂,甚至有的地方还使用了电报式的单词语言。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赵奢收税不畏权
赵奢收税不畏权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官吏。由于不满平原君家拒绝缴纳租税,赵奢按律治罪,前后杀死了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