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詹姆斯
【介绍】:
爱尔兰著名意识流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鼻祖之一。他的全名为詹姆斯·奥古斯廷·阿洛伊修斯·乔伊斯。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税务官家庭。父亲约翰·乔伊斯热心于爱尔兰独立运动,母亲玛丽笃信天主教。乔伊斯早年在耶稣会学校受天主教教育,信仰宗教。中学时开始创作,并对宗教疏远,放弃了将来做神父的心愿。1898年乔伊斯进都柏林大学,攻现代语言和哲学,还研究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并以此结识了易卜生。此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掀起了“爱尔兰复兴”运动,乔伊斯根本不参加,也反对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1902年,乔伊斯大学毕业后结识了乔治·拉塞尔,以后又陆续结识了叶芝、格雷戈里夫人和庞德*等著名作家、剧作家,年底赴巴黎学医,彻底抛弃了他的宗教信仰。次年母亲病危,他返回都柏林,并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4年,乔伊斯同诺拉·巴纳克尔结合,27年后正式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后,乔伊斯到意大利、瑞士等国旅行,宣布“自愿流亡”,与天主教教会统治的爱尔兰社会决裂。之后,他在罗马、的里雅斯特、苏黎士等地教授英语,同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此期的短篇小说,1905年合为《都柏林人》。此后,乔伊斯沉浸于文学创作之中。晚年双目濒于失明亦不懈。因患穿孔性十二指肠溃疡,1941年1月13日病逝于苏黎世。
乔伊斯的创作以小说为主,1914年《都柏林人》在庞德的帮助下出版。它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爱尔兰都柏林各阶层人的生活,反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爱尔兰资产阶级及知识界的思想情绪。情调较为悲观低沉。1916年出版自传体中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把他自己的经历融注于小说中,从主人公斯蒂芬的内心独白里,可探视乔伊斯青年时期的思想。他自视为“流亡者”,在“孤独”中寻求“自我表现”。1922年,乔伊斯出版了他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反映现代人的生活。1939年,乔伊斯最后一部长篇梦幻小说《芬尼根的觉醒》*出版。小说体现了作者情欲创造人,战争消灭人的历史循环观点。此外,作家还有诗集:《室内音乐》(1907),这是一部象征主义*抒情诗集,《一分钱一首的诗》(1927)。剧本《流亡者》(1918)等。
乔伊斯的小说表现了极其典型的意识流轨迹。他对人物在意识上的瞬间的感觉和印象做了深入而全面的开掘;他小说的自由联想跳跃幅度大,具有充分的随意性,舍弃了其他意识流小说家所依赖的引起联想的媒介;作品中,事件的时序和逻辑关系杂乱无章;内心独白和内心分析显得灵活自如,意识流程变幻多端;小说的结构是多层次,多线索的。情节无发展、高潮和结局之分。
乔伊斯把现代主义小说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和普鲁斯特*、卡夫卡*代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的成就。
-
- 曹冲之死
- 孔融行刑那一天,曹操并没有在许下。早几天,从邺下来的一个快马骑从带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命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