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原诗】: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
【鉴赏】:
作为一个思想家的庄子经常创造一些超然物外逍遥游的奇异的神话,似乎可以齐生死、泯得失,不食人间烟火,抛却人间烦恼,然而,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他却不能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当他向监河侯贷粟遭拒绝的时候,当他穿着破衣烂衫受人奚落的时候,他就很难超然了,他也有激愤,有不平,也会骂人。这是庄子人格的另一面。
节选自《庄子·山木》篇的这一段所表现的正是庄子对社会的指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夫子原来也是一个极有棱角,极有血性的一个人。他十分清贫:“衣大布”尚且要打补绽,见魏王时要“正緳系履”,可见其“衣弊履穿”的贫寒之状。魏王见其贫寒,遂谓之“惫”,庄周郑重地辨析“贫”与“惫”的不同,表明了庄子真正的悲剧还不在于生活的贫困,而在于“有道德不能行”,在于主观的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根本矛盾。
于是庄子用一个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的悲剧性的处境。一只腾猿,如果生活在“柟梓豫章”这些高大的乔木林中,它可以“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处在一个绝对自由的领域,随心所欲,无所顾忌,“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庄子所创造的很多神话般的境界,很多超然的境界都与之相通。可悲的是这个“腾猿”,却被迫处在“柘棘枳枸”这类低矮的充满棘刺的灌木丛中,它无从施展,“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时时战战兢兢的,活得太累也太乏味,这就是它的不幸与悲哀。庄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他的处境:“今处昏上乱相之间”,他也感到太累太乏味了。这才是“惫”,是他真正的悲剧。
庄子的理想境界是否具有进步意义,能否实现,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问题。他所表现的傲视权贵的骨气,睿智机敏的才思,尤其是“有道德不能行”的哀怨忧愤之情感,却极容易与后人沟通,使他的这一形象具有了诗一般的动人的魅力。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